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不停創出匯改以來新高,成為市場爭論的焦點:在持續升值的態勢下,人民幣未來是繼續升值,抑或轉而貶值?當前真正看貶的僅極少數,爭論的重點是升得急還是升得緩,變相肯定升值停不了。升值急或緩的把握,關乎原動力的分析,這一波升值被認定是美元趨弱拉動,因為發生在美國的政府停擺、提高債限爭拗,令美元偏弱推高人民幣,那麼,預期美國因素紓緩,則估人民幣升值轉緩;預期美國因素惡化,則估人民幣升值轉急。

上述因果當然是成立的,但並不能構成決定性影響。過分睇重人民幣的美國因素,只是注意到市場的推動,而人民幣升值不可忽略的,就是政府從中推動,很難想像,沒有政府的推動,人民幣匯價能一路大漲很少回氣。人民幣升值主要的潛在原因,是當局明知是把雙刃劍,也存心賭一把,博弈中國金融的未來地位。踩入這個遊戲圈後,是沒有退路的。

人民幣升值,明顯切合中國當前經濟路向的幾種需要:一是改善國際收支,降低貿易盈餘引發摩擦,減少國內資源流失及環境惡化;二是進口產品價格相對下降,帶動社會整體價格下降,避免通脹威脅;三是以價格為媒介將技術低端、價值偏低的企業擠走,推動出口升級轉型;四是提升人民幣國際購買力,增強民眾消費力。

上述幾種需要,早已由活生生的政策體現出來,譬如,推動出口轉型提倡升級換代,廣東叫做「騰籠換鳥」,把處於產業鏈低端的企業大量擠走;又如,推動國內企業「走出去」,到海外收購合併,正好利用人民幣匯價強勢。此外,開放民眾走出去旅遊、求學,帶動資金外流,以收紓緩資金壓力及活躍金融之效。

然而,算盤不會總是如意的,升值既是柄雙刃劍,有着數之餘,蝕底亦會尾隨而至。中國出口產品在匯價漲升中,日漸流失競爭力,不但企業發展阻滯,而且導致失業增加。在經濟全局中,不只是傳統製造業受挫,傳統農業更因傳統低效益,備受進口產品低價的打擊。在失業增加之下,不能從服務業填補相關職位,則當局最怕的社會不穩定,隨時可能釀成禍患。

以人民幣升值為機緣,倒逼經濟改革轉型,之所以說當局押注博弈,因為金融風險及資產泡沫不測。內地金融現狀眾所周知,一是市場發育不健全,缺乏對沖風險的途徑;二是金融機構還抱着地方債、影子銀行「計時炸彈」過日子。人民幣升值效應,吸引更多資金流入,無疑提高內地金融風險,雖然當局判斷足以抵禦衝擊,一旦出事強如美國,金融都要趴下,不知內地信心何來?

人民幣當前持續升值,恰巧與房地產居高不下重疊,人民幣升值加深資產泡沫化,主要風險就在房地產。內地樓市處於高樓價的狀況,未必能吸引海外資金入市,但人民幣堅挺的購買力,不但能托住內地樓價,亦可以誘使海外置業拱托海外樓價,關鍵在於一旦匯價強勢逆轉,資金鏈引發收縮效應,形成強制去泡沫就是大件事。其中骨牌效應九曲連環,怎到當局算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