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起直追會太遲」……眼看香港近年被新加坡和上海等地迎頭趕上,李嘉誠於焉有感而發。近期「自貿區」平地一聲雷,商界人士開始感到坐立不安。本港連續十九年獲評為最自由經濟體,包括在貿易自由及金融自由範疇均榮膺榜首,而上海自貿區究竟有多大自由度仍拭目以待,但香港肯定將受到極大威脅,如不再奮發自強,這唯一優勢亦將難保。

自貿區被視為中國新領導班子的改革頭炮,重視程度不言而喻,儘管國策近年不乏假大空的例子,去年的頁岩氣概念到今日變成雷聲大、雨點小,但上海自貿區抱着「先行先試」的精神,新政策獲領導人大開綠燈,不難打造深圳和浦東以外的另一個經濟奇迹。

香港最大的本錢是自由度高和稅率優惠,近年發展人民幣業務也佔得先機,但單靠「食老本」只會坐食山空,因前兩者容易複製。無可否認,內地自貿區即使多自由,相對香港亦望塵莫及;但外商來港做生意無非是放眼中國,內地多搞幾個「特區中的特區」,香港的自由牌匾值何價?

稅率優惠更不可恃,深圳前海已打正旗號利用低稅率吸引金融人才,上海自貿區同樣用低稅招徠,中央已表明待上海試點成功後,會複製至其他地方,到全國自貿區遍地開花之時,香港只是自貿區地圖的一小角,被邊緣化彰彰明甚。

現下香港還有被利用的價值,廣東籌劃粵港澳自貿區亦要預留香港一席位,畢竟香港仍是對外的重要窗口。不過,香港其實只是被學習取經的對象而已,深圳發展前海作金融中心之初期不得不借助香港,但到發展成熟後兔死狗烹,香港的角色將由顯要淪為次要。

人民幣離岸中心是本港金融業深耕之地,然而上海已呈捷足先登之勢,關鍵在於自貿區具人民幣自由兌換及資金自由流通兩大撒手鐧,上海自貿區有「在岸」優勢,自必將取代香港成為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帳開放的橋樑。香港銀行業力爭放寬每日兌換二萬元人民幣上限不果,多少已可顯示中央一早心有所屬。

上海自貿區來勢洶洶,顯示出無比的決心,「中國速度」全賴動員能力和政策撐腰,所謂「金融創新」隨時來得比想像中快,例如利率市場化不消兩三年逐步見到進展。儘管人民幣自由兌換好像是多年後的事,但一俟條件成熟,香港已準備好了嗎?還是安於做最大的離岸中心?

香港與新加坡的本地生產總值(GDP)近年猶如龜兔賽跑,港口被深圳超越將是遲早之事,領導人多次發表類似「香港角色無可取代」的派高帽說話志在安撫,副作用是麻痹港人神經。香港的危機在於未有危機感,工業已在版圖中消失,科技從未啟步,到今日仍靠金融和地產兩條腿走路,但金融業顫巍巍矣,上海和前海在錢財和人才方面將與港爭奪;香港不過是「背靠中國」,惟上海和前海擁有的是龐大市場。

事實勝於雄辯,香港有的,上海也會有,甚至將比香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