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時代雜誌》創造「紐倫港」這個名詞,將香港抬高至與傳統金融中心紐約和倫敦並排而觀之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後起之秀,它的潛質以及發展,一直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對香港在拓展金融市場方面的努力,既是一種肯定和寄望,亦帶有相當的鞭策作用。

研究顯示,在最新的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排行榜中,香港在該項指數中首次凌駕東京,躋身全球金融中心三甲,似可與「紐倫港」的稱號遙相呼應。此外,報告亦對香港在成長方面給予頗高評價,排名僅次於上海,高於金融中心老大哥倫敦和紐約。

對於香港能夠躋身全球金融中心三甲之列,港人難免感到一陣興奮,但欣喜之餘亦不宜得意忘形,忽略本身面對的嚴峻形勢和挑戰,須知現時國際金融市場發展步伐非常急速,紐約和倫敦能夠長期保持國際金融中心首兩個席位,並非單靠食老本,而是不斷優化本身競爭條件的成果。

目前全球不同機構皆有編製本身的金融中心排名榜、經濟自由排名榜、競爭力排名榜等,不一而足。對於被列入排名榜的城市來說,這些排名的變化雖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可以因應與其他城市的比較,知道各自的弱點和強項,加以改革和優化,但亦毋須太執着於排名的高低,畢竟個別城市的金融市場發展前途,並不取決於排名高低,而是要靠決策者遠大的視野以及城市本身的努力而定。

在亞洲區目前稱得上金融中心的城市,除香港外,離不開東京、新加坡、上海、深圳及台北等主要大都會,這些都是努力發展金融市場的地方,競爭力絕不可小覷。東京在今次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排行榜中雖然被香港迎頭趕上,不過只要日本現屆政府的經濟改革一旦取得成效,重新搞活日本的經濟發展,以日本經濟規模作後盾,以及東京原本擁有的金融市場條件,要重新奪回其失去的季軍寶座,並非難事。

更不要說銳意經營的新加坡以及潛力優厚的上海,都是香港的勁敵,新加坡的匯市和債市已是區內的龍頭,上海亦有清晰藍圖,揚言要在二○二○年成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這些城市一旦發力追趕,香港現時的前三甲席位,恐怕未必保持得太久。

無可否認,香港在過去一段時間,曾經在某些金融市場環節取得相當成就,例如新股上市以及衍生工具市場等,都一度是區內以至全球的領先者,但本港金融市場只側重股本市場發展,而且太倚賴內地作為上市公司的來源地,市場生態明顯側重一方,在內地企業上市熱潮高漲之時,香港自然坐享其成,但亦令香港無暇開拓其他上市來源地,建立更具國際化的特色。

香港如果真想做到與紐約及倫敦鼎足而三,成為一個成熟的國際金融中心,必須爭取時間,盡快將匯市、債市、財富管理等各方面發展起來。此外,亦要積極爭取人才和錢財來港,匯聚人才和錢財,激活金融市場發展。以內地主要城市在法制及自由度方面皆不及香港,尚且有不俗的全球排名來看,一旦這些因素獲得改善,香港的競爭優勢必然減弱,若到時才追趕,恐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