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距離中秋節尚有約半個月,但本港零售業似乎比其他行業更早感受到令人瑟縮的秋意。統計處本周公布的七月份零售銷售數據,即使銷售值及銷售量仍有高單位數升幅,七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升百分之九點五,扣除期間價格變動後,零售業總銷貨數量升百分之八點九,但與市場預期的雙位數升幅表現差距甚大,令人大跌眼鏡,驚呼零售業可能提早「過冬」。

市場人士對七月份數據寄予厚望,本來有根有據,一方面由於今年上半年零售業整體保持強勁,大部分月份都錄得雙位數升幅,未見異樣,加上去年同期的比較基數較低,七月份向來又是傳統的零售旺季,市場期望承接六月止跌回升的勢頭再下一城,創出更佳零售成績,不算奢想。

奈何天不從人願,七月份零售銷售反而交出今年以來最差的成績表,反映大家先前對零售業的樂觀預測,並未看到事實的根本,本港零售市道變化之速,也遠超大部分人士所料。部分市場人士歸咎今年七月份本港天氣欠佳,影響本港及訪港旅客的消費意欲,令全行預測失準,並非全無道理,可是更深層的原因,恐怕更多是來自內地經濟放緩,以及內地一線城市居民對來港購物興致大減有關。

過去幾年,受惠內地不斷擴大個人遊的適用城市範圍,大量內地旅客來港觀光購物,造就本港零售業的黃金時期。加上早前金價大跌,吸引大批內地客來港「掃金」,搶金風潮下,連帶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等高價產品的銷情亦見揚升。可是搶金潮為時不長,熱潮過後,市道立即打回原形,零售額由六月份增約四成二,大幅放緩至僅增兩成八,拖累整體零售額增長。

究竟七月份的差勁表現,是否應了一葉知秋的定律,預示本港零售業陷困,暫難一口咬定,一方面視乎內地經濟保底線的努力是否奏效,也要看歐美經濟的後續發展而定。如果內地近期公布回暖的經濟數據,如實地反映內地經濟見底回升,歐美經濟上升軌道也不會因為央行部署退出量化寬鬆政策而逆轉,本港零售業前景仍可望看高一線,否則未來幾個月的市道,只會不斷尋底,低處未算低。

值得留意的是,去年八、九月的零售數據基數亦是較低,若今年八月及九月的升幅仍未達預期,重蹈七月份的覆轍,情況肯定令人憂慮,反映影響本港零售市場的負面因素揮之不去。暑假黃金檔期過後,本港下一個零售銷售高峰期是內地的十一長假期,以及接近年底的聖誕節,從手上的資料看,對於這兩個主要的零售銷售檔期也只能審慎觀之,不宜抱太高的期望。

零售業是本港主要行業之一,僱用數以十萬計的勞動人口,零售銷售放緩即使未必顯著拖低全年經濟增長表現,但由此衍生的連鎖反應卻不容小覷。近年商舖租金加幅凌厲時有所聞,零售業收入增幅若追不上成本升幅,擔心零售市道在八月與九月進一步吹淡風,中小型商舖有可能因為資金周轉困難,觸發倒閉潮,港府對今年經濟轉趨樂觀的如意算盤隨時又再打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