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清算銀行的公布指出,人民幣在香港的使用規模首次超過港元。這情況出現在中央開放人民幣在港交易僅三年時間,隨着人民幣加快國際化,「顛覆」港元其勢難遏。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對此虛應實避,力言香港一直在競爭環境中成長,需要鞏固優勢。現實給出的啟示是,香港現在面臨的,不是一般的競爭環境,而是強大的競爭漩渦,問題是不但香港實在難言「成長」,本幣港元更難得成長,「鞏固優勢」就毫無把握。

為甚麼是競爭漩渦?由於企業和投資機構愈來愈願意使用人民幣,以作貿易結算和外匯風險對沖,並大舉進入點心債市場融資。有銀行調查顯示,營業額逾十億港元的大企業,已普遍採用人民幣業務。在個人層面,人民幣存款、投資產品的投入亦大增。金融服務只能跟客戶需要走,人民幣相關業務,不僅是本港銀行兵家必爭之地,假以時日,也勢成其主流業務、賺錢之源。由此反映,人民幣業務就在本港金融體系內逐漸成競爭的焦點。

以本港作為離岸中心的一個整體,在國際上的競爭也白熱化。人民幣業務吃香,已不限於是香港的煞食業務。人民幣貿結與投資,在國際的鋪開亦很快,除了驅使新加坡及倫敦銳意爭做人民幣離岸中心,許多重要的金融中心也躍躍欲試。中國決意加快人民幣國際化,則對有多少離岸中心不太介意,甚至是多多益善,換言之,香港做好離岸中心,鞏固先行優勢,不能靠國家「授予獨家」,只能靠自己在競爭中拚殺。

另一個競爭的焦點,來自人民幣「近親」的地域──上海,批准當地自由貿易試驗區開設,是擺明車馬複製香港,意味着未來不僅挑戰香港的業務,更是直接挑戰香港的制度優勢。當本港這一層最後的「護身法寶」被打破,競爭的拚殺能不升級嗎?作為應對,有人視結合前海為提升競爭力的出路,恐怕有點表錯情,將金融機構匯集地由中環挪移前海,歸根究柢還不是向人民幣本土靠攏而已,既不能增強香港對滬深的業務戰鬥力,也無助提升港元的應用,長線而言本土金融仍可能是輸家。

人民幣業務吃香,是因為有利可圖。當前長線呈強勢的人民幣,比盯住美元只能在極其狹窄區間波動的港幣,無疑更有吸引力,不論是投資或炒作,人民幣都比港幣優勝。人民幣在香港的使用規模超過港幣,顯示了市場的選擇,並可預期這選擇會有增無減,因為貨幣使用的規律,愈普遍愈受歡迎,愈強勢愈受歡迎,人民幣的發展,正與受歡迎的趨勢相合,非港幣的小眾貨幣資質可比。

金管局作為港元的貨幣局,只能空談強化優勢,根本無法令港元強起來。香港沒有強大的經濟體系,失去吸資窪地的本錢,港元就注定被邊緣化而沒落。自從中國成為貿易大國、第二大經濟體,並日益強化對外開放,香港的窗口地位就日趨淡化,人民幣業務是挺港的舉措,也是借香港為平台,像雛鳥學飛,雛鳥會飛以後平台的作用就淡出。金管局無能力打造香港強大的經濟體系,只能眼睜睜睇住港元弱化、沒落,就是必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