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指蘇寧銀行、華瑞銀行的名稱已獲得工商總局核准,意味其領牌在望,是否就此揭開民營銀行這一頁很快落定。內地到了金融改革的關口,破除國有銀行的壟斷成為躲不過去的手術。這一刀已不容當局唱慢板,互聯網金融發起的衝擊,迫使改革之刀動起來。人行行長周小川遲來的撰文,推崇聯合國提倡的「包容性金融」理念,中國要向巴西、墨西哥等國取經,邁動金改步伐。

不難想像,這場破除銀行壟斷的改革,勢將內地推向金融戰國時代。正如周小川承認的,金融的社會公眾服務諸多問題,包括農村金融網點少、成本高,中小企融資難、融資貴,交叉金融產品創新不規範,地方金融監管薄弱,以及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不足等。開放民營進入,當局自然希望能補社會公眾服務的不足,讓民營金融去啃國有不願啃的「雞肋」,民營要有吃虧在先瀝血開路的準備。

當然,民營總會想着打入國有金融的領地去分一杯羹,但勢必碰上競爭力不夠打的困境。國有金融領地是甚麼狀況?「大到不能倒」的強者,早已分佔傳統業務份額,傳統業務已餵不飽這些金融巨獸,以致不再安分守己的固守原有業務,要搞些表外理財之類的踩界經營。民營試圖攻入去,能有好果子吃嗎?何況金融禁門一開,民營蜂擁而入,自身陣營已酣鬥不已,戰況必定慘烈,瀝血開路說法決不是過分渲染。

論成本,互聯網金融作為民營的生力軍,大有與國有相爭的優勢,而且打開網頁客戶自來,非打開門做生意、客戶要排隊的銀行可比。但具優勢者亦成威脅者,當局對其開禁分外審慎,較早前央行官員已對互聯網金融立下兩條底線:一是變相吸存,另一是非法集資。顯示了設限的態度,但互聯網金融正謀求與傳統金融合作,正如民生銀行與阿里巴巴攜手,這類金融互聯網的形式希望能突圍。

國有金融面對改革,不甘坐以待攻,與民營爭食及與互聯網攜手,都是其應對姿態。內地金融市場似成圍城之勢,城外要攻入,城裏要突圍,勢成混戰局面,值得注意的是,民營與互聯網金融日子未好過,國有金融也眼看日子難過,利率市場化殺埋身,國有金融那種躺着也賺大錢的時光已去。高息差難享、表外業務受限,國有金融能否靠拓服務收費增收?

恐怕不能。包容性金融的使命經驗之一,就是提升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據墨西哥經驗,就採電子支付渠道發放社會福利、開設存款帳戶和辦理工資業務,不收取任何費用。提高、開拓服務收費,是與包容性金融格格不入的,銀行增收或許只能像周小川引述的巴西經驗,以零售商店、郵局、彩票銷售等,作為銀行分支的業務補充。換言之,踩出界外擴闊業務。

金融戰國時代到來,民營與互聯網金融湧入,「大到不能倒」被迫放下身段參與競爭,混雜的競爭局面勢必帶出監管課題。競爭愈烈監管愈不能缺位,問題是一個市場化的金融市場,是內地破天荒的形勢,監管如何到位才能適應發展要求,仍是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