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制度,只有不斷優化,與時並進,才能夠持續發展,符合社會整體利益。推行已三十多年的內地居民來港單程證制度早已備受詬病,近日社會又有聲音要求港府適時檢討,減少配額,避免過多內地新移民來港加重社會負擔,但港府至今拒絕面對現實,保安局局長黎棟國聲稱,單程證制度並不是輸入人才計劃,目前每日一百五十個單程證配額毋須減少。

單程證制度實施多年,公眾不會無緣無故要求當局檢討,事實是制度本身功能已經轉變,由過往主要供港人內地子女及夫妻團聚,逐漸變為補充人口,延緩香港社會老齡化的新血。港府數據顯示,回歸十六年以來,透過單程證制度來港的內地居民達七十六萬人,佔本港人口總數逾一成,這批新移民大軍,確實對香港生育率偏低、人口老化危機帶來正面影響。然而,興一利必生一弊,內地新移民被指多為低學歷及低技術,與香港經濟發展需要知識型人才形成錯配,對房屋、社福、教育及醫療等公共資源構成沉重負擔,加上近年雙非孕婦產子潮,以及個人遊旅客大量湧港,社會掀起排內情緒,單程證移民無可避免成為族群矛盾的磨心。

其實,隨着香港與內地交往頻繁,內地居民來港定居人數逐年下降,近年單程證配額一直未有用盡,顯示家庭團聚需求正在減少,港府數年前利用累積餘額,容許合資格的港人內地超齡子女申請單程證來港團聚,可是不少人已在內地成家立業,無意來港從頭做起,寧願以個人遊方式定期來港探視父母。顯而易見,單程證制度不能夠故步自封,當局是時候從人口政策層面檢討配額,優化制度,配合香港社會發展需要。

一向以來,單程證的審批、簽發權力全部操在內地有關部門手中,港府只能照單全收。較早前,涉及十三年前灣仔入境大樓縱火案,釀成兩死四十四傷的主角施君龍,獲批單程證來港定居,激起輿情嘩然和質疑,凸顯港府在單程證制度的被動和無力感,即使是不受歡迎人物,也不能行使入境條例權力拒絕入境,如此荒謬的規定一日不改變,只會激化中港矛盾。事實上,單程證制度運作透明度不足,內地官員濫用審批權上下其手時有所聞,就算港府受制於《基本法》條文所限,無法爭取到單程證審批和簽發的自主權,也應爭取最大程度的參與權,確保配額使用既繼續發揮家庭團聚作用,又可以輸入香港需要的人才。

港府高層昨日主持粵港合作聯席會議之後強調,內地六百多個城市之中,至今只有四十九個城市開放來港個人遊,因為中央政府知道香港存在接待能力的問題。單程證制度攸關香港社會發展長遠利益,檢討愈快愈好,港府為何沒有善用中央照顧的優勢,主動提出檢討,反而畫地為牢,讓問題惡化下去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