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大選唯一一場電視辯論中,角逐連任的總理默克爾四両撥千斤,最可能失分的歐債問題,變成社民黨對手施泰因布呂克最無從入手的議題。就事論事,創立歐元區的歐洲政客,均假設一旦採用歐元便無法逆轉,希臘再度伸手求援、德國又做冤大頭的議題無法炒熱,皆因德國根本沒有「退出歐元區」後悔藥吃,事已至此拗都無謂,施氏只好改以其他方式攻擊默克爾。

德國有得揀隨時發圍

成立不久,向中產、學者和商界人士招手的德國新黨「德國有得揀」,只能硬着頭皮以退出歐元區為大前提,力圖在大選中突圍而出。該黨的主張屬紙上談兵,難付諸實行,民望遙遙領先的執政基民盟,大可不將它放在眼內。不過,選舉選的是觀感,民心難測,戰情複雜,基民盟縱使民望高企,惟不足以全面壓倒社民黨,「德國有得揀」或能冷手執個熱煎堆,甚至成為造王者。

首先,不少撐「德國有得揀」的民眾,原為基民盟或其執政盟友自由民主黨的支持者,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者諾伊格鮑爾稱,一些基民盟支持者或故意投票給「德國有得揀」,警告默克爾醒醒定定,莫恃着形勢大好,對非主流聲音置若罔聞。

其次,社民黨與基民盟均不希望延續「沒感情的婚姻」,再組執政大聯盟,而「德國有得揀」未有完全排除與其他政黨合作的可能性,倘出現戲劇性戰果,「德國有得揀」不無發圍機會。

最重要的是,德國近年民調愈來愈不準確,民調支持度未必能轉化成得票率,○五及○九年大選戰果,與民調結果有明顯出入,即使基民盟今天於各大民調贏到開巷,實際得票率如何還未可知,「德國有得揀」對選情的干擾也可能被嚴重低估。

德國民調機構負責人稱,不少受訪者拒絕表達自己對非主流政黨的真正看法,甚至因難於啟齒索性拒絕接受問卷調查,民調誤差度介乎百分之二至三,非主流政黨支持度徘徊在百分之五水平,民調未必能準確反映小黨號召力。○九年德國大選投票率不足七成一,創歷史新低,德國政治學者普遍認為,選民政治冷感與日俱增,對政黨忠誠度不斷遭蠶食,民眾最後一刻改變投票意向的現象或變本加厲,導致選情更飄忽。

德國大選充滿變數,一旦爆出令各方始料不及的戰果,或埋下歐債危機再度惡化的伏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