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第三塊地昨投標,結果是僅得兩家企業入標,但成交價卻高達一百零九億元(人民幣.下同),成為深圳新地王。

這次賣地條件嚴苛,只限香港上市公司參與,市值不得低於四百億港元,有謂目的是試探香港公司對前海的反應,在拍賣前甚至有分析指該地是為港企「度身訂造」,但出價的兩間公司華潤置地和世茂房地產均屬中資企業,港資企業全部掛免戰牌,原本預計有機會入標的本港發展商均銷聲匿迹,是否明知不夠中資搶,抑或對高價投地有保留?但連入標亦缺乏興趣則較令人奇怪,亦使此「新地王」頓然失色。

前海既名為「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深港合作成必要條件,上月底首兩幅土地拍賣時尚有十家企業參與競投,但僅得新世界一家港資參與,今次指名香港上市公司已排除不少競爭。上次是首批土地拍賣,行情完全沒法預計,最後以每平方米均價一萬六千元由深圳發展商卓越投得,今次當然預計也要付出高昂的溢價,雖然已設下門檻和交易條件,但成交價仍較原先預期的八十億至一百億元之間高出許多,樓面地價每平方米達二萬一千多元,令分析員跌盡眼鏡。

近期內地對房地產調控有放寬迹象,各大城市地王紛紛湧現,更助長了發展商對前海賣地的出價。然而,進駐條件有諸多拘束,使地塊吸引力反不及前兩塊地。中標者的一半辦公樓面需自用,並需在前海地段設立全國性或區域性營運總部,並設最低營業收入和納稅等出讓條件,使競投者不能僅以一個房地產項目視之,亦要配合未來在內地的發展策略,故此中資企業無疑會較少顧慮。

前海已成為金融業和開發商必爭之地,重點在其規劃就業人口約八十萬人,但居住人口規模僅約三十萬人;換言之,約五十萬就業人口將需在周邊地區解決居住問題,使前海頓成寸金尺土。香港發展商具有低價融資成本的優勢,在吸引外國金融企業進駐方面亦較有經驗和信心,可是在進取態度方面顯出中港有別,中資企業不甘後人,港資企業則不願身先士卒,況且在其他國家地區亦有投資選擇。

對內地房企而言,與中央博弈已具多年的經驗,甚至出現樓價愈調控愈升的現象,故已深信樓價會長升長有,即使調整亦只會是短暫,對稀有的前海土地更信奉有買貴、無買錯。反觀不少港企過往在開發新區有過吃虧的經驗,國策的風向朝令夕改,內地房地產表面風光但隱藏巨大風險,就如這兩年發展商一窩蜂湧往三四線城市開發,結果如今「鬼城」處處。

前海周邊樓價今年至今已升值兩成三,亦是反映對前海繁盛的預期,有參考價可比,風險本來有數得計。然而,本港發展商保持保守審慎的作風,尤其新地塊開發資金龐大和回籠資金較慢,並不合其脾胃,但至今年底前前海仍將有八至十幅土地推出,官方及本港發展商的取態有待觀察,惟以中資發展商搶地夠狠而言,港商要爭得一席地恐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