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經濟呈溫和增長勢頭,但隱憂重重,尤其是貨物出口更是表面風光,實際負增長,經濟主要靠內部需求帶動,前景極不明朗。加上社會紛紛擾擾,政治爭拗無日無之,港府施政一籌莫展,即使外圍環境持續改善,香港也未必能受惠。

港府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百分之三點三,稍高於首季百分之二點九增幅,按季增長則是百分之零點八,亦高於上一季的百分之零點二增幅。考慮到全球經濟下行風險略見減退,當局將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由百分之一點五至三點五,稍微調高為百分之二點五至三點五。至於第二季基本通脹率則微升至百分之三點九,由於輸入通脹輕微,當局略為下調全年通脹預測至百分之四。

表面上經濟持續擴張,實際上增長似有若無,其中作為經濟支柱之一的貨物出口,第二季按年實質增長百分之六點二,可是扣除黃金出口,出口量按季實質下跌百分之三點一,原因是歐美日市場繼續收縮,亞洲主要出口市場也偏軟,對原材料及消費品需求減弱,反映外圍環境仍然不穩,形勢並不樂觀。

無疑,美國經濟近期漸見復甦,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聯儲局何時退市,市場憂慮提早收緊銀根,反過來掣肘經濟增長步伐;歐洲市場方面,雖然經濟有見底迹象,但債務危機已成為長期財政問題,各國須持續採取緊縮措施應對,也限制了復甦步伐;至於本港經濟依賴日深的內地市場,由於當局政策尚未清晰,就算第二季經濟增長保住百分之七點五,前景也未許樂觀。

外圍經濟動力不足,香港經濟主要靠內需帶動,第二季私人消費實質開支按年上升百分之四點二,其實塘水滾塘魚;整體投資開支雖重拾升勢,按年實質增長百分之六點九,但主要是大型基建陸續動工所致,隨時無以為繼。實際上,隨着物業市道轉淡,私營機構建造活動減少,增長虛火試問還能夠走多遠?

香港是外向型細小經濟體,一向隨外圍環境載浮載沉,根本身不由己。求人不如求己,香港如能改變經濟結構單調的困局,產業多元化,可望減輕外圍影響因素,可惜當局多年來口號喊了不少,實事幹不出幾件,經濟轉型一直原地踏步。現屆政府揚言把產業「做多做闊」,並煞有介事成立經濟發展委員會,為經濟發展出謀獻策,惟至今仍是一事無成,沒有拿出任何實際措施。

當然,即使經發會能提出振興經濟的妙藥靈丹,也未必可以令香港起死回生。以當前吵吵鬧鬧的社會政治氛圍,港府施政動輒得咎,根本無能為力。反觀上海正全力打造自由貿易區,一旦成熟,香港優勢蕩然,邊緣化也就為期不遠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