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的整風運動開始升級。有消息指,執掌黨建大權的政治局常委劉雲山已着手部署黨內整風新任務,要求官員從前一階段的自我批評,升格到「開門納諫」,接受民眾批評、監督,被視為中共推行群眾路線運動的新舉措。

去年底中央公布「八項新規」以來,「群眾路線」幾乎成為官員與官媒的口頭禪。中共前後三任總書記,在任上都以不同名義、不同形式推行所謂的群眾路線。江澤民二○○○年在廣東考察時發表「三個代表」思想,各級官員隨即展開學習貫徹運動,務求以「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準繩。

二○○二年,胡錦濤到西柏坡考察時發表講話指:「各級領導幹部要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全國大小衙門再掀學習、貫徹高潮。

這些群眾路線運動推來推去,官樣文章裏的「群眾」字眼愈來愈多,現實社會中的「草根」、「屌絲」卻愈來愈怒:有房買不起,有屋保不住,有書沒錢讀,有病不敢看,最可惡的是,連申訴冤情也要被維穩維到監獄裏去!小老百姓不得不毫無尊嚴地苟活,但遍地的貪官、官二代卻大肆橫行,玩弄公權、踐踏法律、鯨吞財富。「三個代表」異化成了「戴三塊錶」,「利為民所謀」最終成了「盡謀民之利」。

其實所謂「路線」的提法本身就表明,當局根本就未將「以群眾利益為根本」視為不可動搖的執政圭臬。既然僅僅是一種路線,那今天有需要了,可以選擇走一走,明天不需要了,又可以改選其他路線。習李時代推動的群眾路線運動,表面看來轟轟烈烈,但運動風一過,恐怕一切又將恢復原樣。因為大家都習慣了,所謂「路線運動」就像走馬燈,總是「三五年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