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居不易,置業夢難圓。最後一批居屋貨尾單位昨日開始揀樓,儘管八百多個單位大部分來自涉及短樁醜聞的天水圍天頌苑,依然收到一萬四千多份申請,超額認購十多倍。這批空置多年的問題居屋忽然變成搶手貨,充分反映基層市民安居之難。

正如有中籤的市民慨嘆:「目前樓價高昂,只可負擔較便宜的單位。」說白了,有頭髮沒人想做瘌痢,在整體房屋供應嚴重不足的今天,不僅私樓售價居高不下,連二手居屋售價也迭創新高,已非一般市民所能負擔,即使當局復建居屋,首批單位最快也要明年底才有望落成,何況供應量極少,解決不了甚麼問題。對於基層市民而言,但求有瓦遮頭,申購居屋貨尾成為他們上樓的唯一選擇,即使單位有問題也只能無奈接受。

房屋問題千頭萬緒,相對於劏房及籠屋,居屋已經算是不錯的選擇,哪怕是短樁居屋。據保守估計,全港劏房戶多達十幾萬人,人均居住面積只有四十平方呎,較公屋擠迫戶的人均面積還要低,但呎租卻比山頂豪宅還要貴,加上衞生、防火等設施嚴重不足,可謂危機四伏。最無奈的是,公屋供應不足,輪候需時,基層市民上樓遙遙無期,又付不起私樓的昂貴租金,除了居住劏房之外,根本沒有其他辦法。

事實上,對於劏房戶的苦況,港府不是不知道,而是明知問題存在卻無能為力。運輸及房屋局官員早前聲稱劏房有市場價值,可以為基層家庭提供廉宜市區居所云云。話雖涼薄,卻道出了香港房屋問題的困境,由於房屋供應難望在短中期內大幅增加,劏房問題尾大不掉,若當局強行全面取締,反可能導致基層市民流離失所,造成更大的社會問題。

測量師學會建議當局適當放寬《建築物條例》限制,引入發牌制度規管劏房,並為業主提供補助工程費及租戶搬遷補助金等經濟誘因,改善劏房的通風、消防、去水等設施,保障住戶基本安全。事實上,既然劏房有存在價值,當局只能正視現實,想辦法加強規管,而不是一味扮鴕鳥對問題視而不見,見而不理。

雷聲大,雨點小,是港府房屋政策的一大特色。君不見當局敲鑼打鼓成立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會議開了又開,建議提了又提,最近又建議當局因時制宜,多管齊下,設法增加長者公屋單位,以及將新居屋單身人士配額提升至三成等,計劃多多,可惜拓土建屋阻力重重,房屋大計大多流於空談,市民期望他們解決房屋問題,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房屋問題錯綜複雜,必須多管齊下方能治本,這個道理人人都懂。問題是,口號易喊實現難,空有土地動不得,施政「重中之重」變成「痛中之痛」,加上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捲入囤地醜聞,誠信備受質疑,發展新界東北新市鎮的阻力勢必有增無減,所謂「安居樂業」,終會變成一張無法兌現的期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