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正與兩間電力公司就《管制計劃協議》進行中期檢討,由於不能單方面更改協議條款,預料降低目前接近一成的准許利潤回報率機會不高,市民期望減輕電費負擔,恐怕又要落空。事實上,未來電費不但難以下調,反而由於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電費肯定還會持續上揚。

兩電追求利潤最大化,年年賺錢,年年加價,只要回報率未達百分之九點九九上限,港府也無奈其何。○八年簽訂為期十年的新管制協議,可惜換湯不換藥,繼續沿用資產淨值與准許利潤掛鈎做法,加上引入減排條款,兩電須斥巨資增建環保發電設施,提高使用潔淨而成本高昂的天然氣發電比例,兩電資產淨值膨脹,經營成本攀升,成為不斷要求加價的藉口,就算准許利潤回報率下調,兩電仍然可以賺到盡,電費只會升不會跌。

顯而易見,潔淨能源已是本港未來發電主流,港府稍後將推出發電燃料組合諮詢文件,要求公眾在廉價電費與安全潔淨能源之間作出取捨。實際上,目前本港發電燃料組合之中,燃煤比例約五成四,天然氣和核能各佔兩成三,由於兩電未來天然氣合約年期分別達十六年及二十年,已變相限定了天然氣發電用量,兩電根本不可能走回頭路,所謂諮詢,其實已變成例行公事,答案早已寫在牆上。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日往珠海訪問,考察當地的天然氣處理設施,顯然是為了取經,當局增加天然氣發電的意圖不言而喻。

無疑,相對於成本日趨昂貴的天然氣發電,核電本來不失為減輕市民電費支出的可行選擇。據專家推算,現時本港天然氣發電成本約一元二毫,核電則維持在五至六毫,可惜年前日本地震引發福島核事故,洩漏輻射污染環境,市民聞核電色變,增加核電比例的計劃已不切實際。近年反核電浪潮席捲全球,內地民眾維權意識高漲,早前江門計劃立項興建核廢料處理場引起軒然大波,民眾上街抗爭,計劃被迫擱置。興建核廢料處理設施尚且寸步難行,遑論興建核電廠。

其實,為了改善環境,再見藍天,市民不是不願意支付較高電費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問題是,當局監管電費一向有姿勢無實際,提高天然氣發電,隨時讓電力公司予取予攜,當局如何保障消費者權益呢?正如中電早前聲言,國際燃料價格成本上升,未來有加價壓力。可見准許利潤回報協議存在一天,不要說減電費,就算凍結在現有水平也是一種奢望。

港府推動環保黔驢技窮,來來去去都是向市民荷包打主意,改善空氣污染要加電費,源頭減廢要開徵垃圾處理費及玻璃樽處理費,一味寓禁於徵,當局究竟為環保做了甚麼實事?又有甚麼措施減輕市民負擔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