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直銷成風,商業機構競相收集個人資料作促銷用途,衍生大量流弊,多個商業機構被揭發轉售市民私隱圖利,最新的個案更涉及跨境售賣港人資料,以及透過手機程式洩密,問題愈演愈烈,反映港府保護個人私隱制度千瘡百孔,形同虛設。

本報踢爆,內地多個網站公然兜售港人個人資料,來源疑是透過地下渠道取得本港或內地網購單據,套取收貨人姓名、地址等私隱,再以每個資料人民幣一元賤賣,本報記者聯絡有關網站,輕易購得十二個有關資料,查證全部屬實。與此同時,私隱專員公署亦公布名為「起你底」的手機應用程式,聲稱可協助用戶搜尋目標人物有無刑事或破產紀錄,侵犯個人私隱,已指令營運者停用。

這兩宗個案性質嚴重,內地網站掌握大量港人個人資料,又不受本港私隱條例監管,資料隨時落入不法分子手中。近年跨境電話騙案大增,內地騙徒神通廣大,往往準確說出港人的個人資料,增加得手機會,今次出售私隱曝光,或可提供部分答案。由於涉事網站在內地,私隱專員公署以對境外機構無管轄權便公然卸責,連通知內地部門及時堵塞漏洞也懶得做,簡直胡混度日。

境外管不了,在本港發生的個案也不遑多讓,公署指令停止營運的「起你底」手機程式,早在去年已面世,至今已下載六萬次,查閱資料達二十萬次,公署亦先後收到十二宗投訴及六十宗查詢,竟然拖足一年才叫停營運,坐視市民私隱透過程式大量外洩。事實上,數月前公署處理另一宗同類個案,香港預防協會轉售市民資料圖利,歷時兩年才揭發。後知後覺,調查工作一再唱慢板,顯然已成為私隱公署的辦事作風,奸商無孔不入,市民私隱資料賣通街,當局監管不力,難辭其咎。

私隱公署淪為無牙老虎,制度漏洞亦是重要原因。表面上,港府近年已不斷修改法例,加強保障市民個人私隱,其實大多是有姿勢無實際。例如早在○七年實施的《非應邀電子訊息條例》,只着眼於規管預錄式電話直銷,並未將真人電話直銷一併納入,結果商業機構爭相轉用真人電話促銷商品資訊,不但無助減輕市民受到滋擾,而且助長商業機構大舉收集個人資料,近年一再傳出市民私隱遭轉售圖利,可謂拜有關法例所賜;至於較早前生效的新私隱條例,則引入豁免條款,把拒絕接受商業資訊責任卸到市民身上,商業機構只需向原有客戶發出不反對通知書,便可以繼續使用已掌握的個人資料促銷。

當局保障個人私隱不是半途而廢,就是被指措施傾斜商界,難怪私隱專員公署實事沒做好幾件,反而一再傳出高層濫用公帑、損公自肥醜聞。說穿了,私隱公署等公營機構早已淪為退休高官俱樂部,指望其保障市民利益,何異緣木求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