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港府拓土建屋寸步難行,只能繼續畫餅充飢,繼早前推出新界東北發展終極方案,昨日又宣布啟動洪水橋新發展區第二階段諮詢,兩個計劃大約提供八百公頃可發展土地,為十多年後的房屋發展籌謀用地,遠景不可謂不美麗。然而,只有計劃而缺乏落實能力,不啻空中樓閣,徒令無殼蝸牛希望愈大,失望愈大。

    據當局規劃,洪水橋新發展區可提供公私營房屋單位約六萬個,容納人口近二十二萬,雖然房屋供應數量與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不相伯仲,但區內人口增加近五萬名,最快六年後動工,二○二四年將有首批單位落成。如果計劃得到落實,當然是一件好事,問題是,參照過往建設新市鎮經驗,發展規模愈龐大,牽動地區利益愈甚,收地過程阻力也愈大,還要面對環保團體、不同持份者及其他反對聲音,港府施政長期積弱,能否逐一擺平爭議順利推動計劃,不致再一次淪為紙上談兵,實屬疑問。

    說港府發展新市鎮困難重重絕非過慮,單是推動發展新界東北已擾攘達十五年,去年進入最後一輪地區諮詢,竟然再起波瀾,當局拖了九個月,終於在早前公布所謂「終極」方案。為了滿足林林總總的訴求,除了縮小發展規模,又容許「原址換地」,引入變相公私合營模式,結果又引發官商勾結質疑,總之爭論沒完沒了,發展計劃只有不斷推遲的時間表,卻沒有確實的動工年期,無殼蝸牛想上樓,仍然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一個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已令當局左支右絀窮於應對,至今仍然舉步維艱,不能不令人擔心洪水橋新發展計劃隨時重蹈覆轍,雖然區內已用作貨櫃場及回收場的棕土地帶較多,可供優先發展,但收地最少涉及五條鄉村,必然面對更大爭議及阻力,單是處理居民堅持不遷不拆的訴求已經曠日持久,還有環境評估、收地方式等爭議,最終難脫研究復研究、諮詢復諮詢、規劃再規劃的窠臼,好事多磨,蹉跎歲月。

    無疑,目前可供發展的土地大多坐落於新界鄉郊,港府要解決房屋用地不足問題,在新界建造新市鎮事在必行,可惜當局有心無力,尤其規劃用地被質疑不公平,一味向無權無勢的平民打主意,更是自製炸彈。

    近日就應否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用地掀起爭論,官員以各種藉口推諉責任,又聲稱未進行規劃之前,就算收回土地也只是「曬太陽」,然則面積廣達一百七十公頃的高球場,只供約二千名權貴享用,何嘗不是大部分時間「曬太陽」,浪費土地資源。當局收地發展存在雙重標準,予人袒護權貴印象,豈能不挑起民怨。拓土建屋動輒得咎,說到底是港府一手造成。

    現屆政府視解決房屋問題為施政重中之重,可惜拿不出實際成績,只是一味開期票將問題壓後。畫餅容易充飢難,所謂協助「基層上樓,中產置業」的承諾,也只能流於空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