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撞南牆不回頭」,這句話恰可用來形容港府。當局擴建三個堆填區計劃遭到市民及立法會強烈反對而全軍覆沒,依然不知反省,反而一意孤行,計劃十月立法會復會後捲土重來,再度提交擴建議案,真可謂冥頑不靈。

其實,不用水晶球也可預測再次闖關的結果。眾所周知,擴建堆填區的爭議並非始於今日,前朝政府曾經提出擴建將軍澳堆填區,將部分郊野公園劃進去,最終被立法會否決。現時的政治環境比當時更加複雜,政府比當時更加弱勢,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從一開始已注定失敗。不難預料,當局昧於形勢,罔顧民意,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再次受辱。

誠然,隨着垃圾持續增長,三個堆填區將於未來數年陸續爆滿,這是不爭的事實。然而,港府擴建堆填區之所以遭到強烈反對,不僅源自地區阻撓,更是因為官員能力不濟、處理不當,既沒有做好諮詢及游說工作,亦沒有落實源頭減廢、回收再造等配套政策,只是獨沽一味擴建堆填區,怎能不令人反感呢?諷刺的是,高官自我感覺良好,聲稱要爭取三個堆填區擴建方案同步進行,以體現共同承擔云云。問題是,當局不斷要求市民作出承擔,但政府的承擔又在哪裏呢?

香港地方有限,垃圾增長無限,解決垃圾問題必須多管齊下,包括堆填、焚化、分類、回收等等。遺憾的是,港府一遇反對聲音即主動擱置興建焚化爐,而分類及回收又止於紙上談兵,以致固體垃圾不斷增長,人均垃圾排放量達到每天一點三六公斤的驚人水平,不但冠絕全球,更是日、韓的一倍半,長此以往,恐怕擴建多少堆填區也無濟於事。

事實上,廢物回收行業利潤微薄,若欠缺政策支持,不可能成氣候。以南韓為例,當地廢物回收卓有成效,便是因為政府訂立專門法例,向業者提供稅務優惠、現金補助等多方面的支援。反觀港府推動源頭減廢止於空談,沒有對回收業者提供任何實質支持,所謂「大市場、小政府」淪為當局無所作為、袖手旁觀的藉口,只是一味擴建堆填區,如此捨本逐末,怎麼可能得到民意支持?又怎麼可能不碰得頭破血流?

在商言商,回收業若無利可圖,誰還願意經營呢?當局近日聲稱將研究成立基金資助回收業,惟觀乎港府做事一向議而不決,拖拖拉拉,真正成立基金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業界更擔心港府言而無信,事過境遷就不了了之。

歸根究柢,環保減廢,人人有責,但最大的責任在政府。尤其是在人民維權和環保意識日益高漲的今天,興建任何污染或厭惡性設施都必定遭到強烈抵制,再也不容當權者隻手遮天、為所欲為。廣東鶴山當局計劃興建核燃料加工廠,尚且怯於民憤而被迫取消。港府罔顧反對聲音,執意擴建堆填區,不跪低才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