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文化區仍是塊爛地,工程成本卻不斷上漲。面對這個財政黑洞,港府高官尷尬不已,一方面承認工程嚴重超支,預告有朝一日注資填氹,一方面提出大堆自欺欺人的開源節流措施,聊以掩飾工程一拖再拖導致成本上漲的真相,醜態百出。

西九管理局月前透露,西九文化區工程整體造價由原本預算的二百一十六億元翻升至四百七十億元。身兼管理局主席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日再次將西九項目超支歸咎於近年建築成本飆升,並提出多項開源節流措施,包括由政府承擔造價一百億元的地庫,以及提高地積比率一成至一成五。此外,當局接獲一個曾參與建造倫敦奧運中心的財團接洽,建議用組合形式興建西九部分設施,可以加快工程進度,降低成本。

其實,以上措施既不能開源,也無法節流,無非是一些掩耳盜鈴的把戲。首先,羊毛出自羊身上,政府與西九管理局的經費都是來自庫房,不管地庫工程由哪方負責,所花費的一百億元都是由納稅人埋單。正如有立法會議員一語中的,港府明知西九注資填氹無可避免,卻運用會計手段自欺欺人。

再看提升地積比率,更不啻自尋煩惱。眾所周知,港府多年前曾就西九設計展開比賽,多個由發展商提出的方案皆因商業成分過多而遭到社會反對,被迫推倒重來。而今當局計劃提高地積比率,令人質疑走回商業化的舊路,將西九搞成地產項目,以賣樓收入補貼成本超支,這必然招惹官商勾結的批評。

至於採用新建築方法,同樣不切實際。須知道,興建奧運場館與文化區截然不同,前者是臨時設施,後者是長期建築,尤其西九文化區內設有大量博物館及表演場地,若改用組合形式興建,必會牽涉大量技術問題,甚至影響整體布局,增加更多不確定因素。當局聲稱此舉可以加快工程進度,恐怕事與願違。

西九文化區大計醞釀近二十年,至今十劃未有一撇,堪稱歷屆特區政府治港無能、推動大型基建無方的縮影。有人生動概括,當年董建華好大喜功提出西九大計,繼任的曾蔭權態度傲慢,嚴重低估工程成本,而現屆政府則騎虎難下,無力收拾前朝留下的爛攤子,一味用數字遊戲掩飾醜態。

事實上,建築成本伴隨經濟起跌,綜觀全球各地政府,大都把握經濟衰退期推動大型基建。這些年來,市民不斷促請港府加快基建項目,趁機節省工程成本,還可創造就業、刺激經濟,可惜民間急官府不急,白白放棄推動基建的最佳時機,拖到今時今日才來「摸頂入市」,建築成本不升才怪!

西九大計遷延時日,成本飆升不在話下,最怕的是為政者葉公好龍,推動文化藝術光說不練,文化區最終淪為一個沒靈魂的大白象。西九過去是港府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寫照,將來則成為港府附庸風雅的恥辱標記,貽笑大方。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