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最終方案月初公布至今,惹來全城圍攻。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近日四出解畫,更運用他的「最強武器」寫Blog回應指控。陳茂波應是特區政府中寫網誌最多的一個高官,他本以為網誌可釋除社會疑慮,殊不知愈描愈黑,挑起更多爭論。
陳茂波上周以《為年青一代建造新一代新市鎮》為題發表網誌,被指借年輕人「過橋」。這次新界東北發展反對得最大聲的,除了受影響的當區居民,便要數到一班義憤填膺的年輕人,他們自行組織抗議示威,出席公聽會,還透過攝影展、畫展,令更多市民明白新界東北發展之惡。他們不會為一己私利,早兩、三年上樓,便罔顧村民死活。而在政府眼中,新界東北的矛盾,只在利益之上。我親耳聽過有政府高層人士說,一切也是錢作怪,只要賠償夠多,問題便迎刃而解。相信政府這次真的捉錯用神,我接觸過的村民,便沒有人嫌賠償不足,討價還價,而是質疑發展是否必需?是否合理?有沒有更好的選項?民間近日提出「何不先發展高爾夫球場」的質問,也是出於公道原則。陳茂波表示已收回佔地一點五公頃的球場苗圃用作發展,相對於佔地一百七十公頃的球場,真是九牛一毛,實在難以服人。
陳為反駁官商勾結的指控,在發展局的facebook解釋這事。他指私人土地只有四十八公頃,佔總發展用地不足一成五;土地業權人要符合嚴格條件才能接地;必須補回十足的地價。可是,這些理由不足以釋除疑慮。佔地比例不高不代表沒有利益輸送,補回十足地價也不代表發展商不能賺取巨利。最終方案棄傳統收地模式,改用公私合營,已是出爾反爾,無論如何也難以令人信服,大家不妨上發展局的facebook專頁,看看這篇文章有多少個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