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屆政府施政連番受挫,擴建堆填區闖關失敗自招其辱,發展新界東北又受到高官囤地醜聞衝擊凶多吉少,當局舉步維艱,一籌莫展。昨日高等法院對焚化爐司法覆核案作出裁決,儘管港府勝訴,但爭議未息,興建焚化爐大計能否落實,解決垃圾問題能否取得突破,實在令人懷疑。

事實上,即使當局掃除所有反對阻力,盡快動工興建焚化爐,也要等到二○二二年才能落成,而且每日只能處理約兩成垃圾量,相對於目前迫在眉睫的堆填區飽和問題,可謂遠水難救近火;何況長洲居民聲言提出上訴,預示這場關於焚化爐的官司可能曠日持久,何時動工仍是未知之數。港府與其寄望於落實無期的紙上計劃,倒不如切實做好源頭減廢措施,紓緩三個堆填區壓力,再徐圖後計,逐步達致十年內減廢四成的目標。

擴建堆填區及興建焚化爐阻力重重,原因是當局推動環保本末倒置,沒有多管齊下先做好源頭分類、回收再造、減廢為能等配套措施,一味以堆填方式處理垃圾,加上推動擴建計劃厚此薄彼,自然惹起地區居民反感。事實上,隨着內地今年二月起開展「綠籬行動」,嚴格限制廢物進口,洋垃圾處理問題又掀起爭議,由於入口與出口數量存在數以十萬噸計的差距,令人質疑當局沒有把關,任令洋垃圾直送堆填區。

據回收業界估計,每年最少有逾三十萬噸進口的廢膠物料被運往堆填區。雖然當局矢口否認有關說法,指業界計算粗疏,卻未能自圓其說,解開近年廢膠出口數量遠低於入口的疑團,到底是官員不願面對現實,還是胡混度日,連最基本的垃圾數據也無從掌握。

須知道,當局是基於每日收集的垃圾總量,推算三個堆填區的飽和時限才提出擴建計劃。倘若官員基於偏差數據推算,不但隨時導致堆填區提前爆滿,連帶整個減廢時間表也可能出現嚴重偏差,垃圾圍城就不足為奇了。

見微知著,當局連統計垃圾數據也不盡不實,連解決垃圾問題也束手無策,正是管治水平低劣的縮影。現屆政府去年上台後,市民本期望能夠撥亂反正,帶來一番新氣象,奈何官員碌碌無能,眼高手低,政策推出一項,跪低一項。更甚的是,部分高官其身不正,醜聞不絕,連誠信也備受質疑,又怎麼可能有所作為呢?

近日再起爭議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爆出主事的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涉及囤地醜聞,而且愈描愈黑。即使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昨日通過動議,要求他下台,他仍堅拒辭職,顯然已成為管治班子的負資產。事實證明,並非市民不想支持施政,而是當局表現亂七八糟,令人失望。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港府管治處處碰壁,動輒得咎,儘管有外在因素影響,但歸根究柢還是港府本身的問題,官員其身不正,惹起民怨,管治班子豈能不雪上加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