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債務提高上限,兩黨未有磋商的誠意,原來違約的那個日子,注定成為投資市場一個關口,一方面市場抱有強烈預期,在「死線」的邊爭拗邊磋商後,最終會提高債限;另一方面恐兩黨爭持不下,開歷史上違約的先例。美債一旦違約,帶來的市場震盪將非常廣泛。作為香港政府主管官員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個人網誌表明,一直密切注視世界金融及貨幣環境變化,並保持高度警覺,做好應付最壞情況的準備,維持金融穩定。

保持高度警覺,做好應付最壞情況的準備,這是應有之義,也是港府的責任。然而,恐怕這些門面說話,不會讓人相信,政府有甚麼本事,在最壞情況發生後,面對資金流動的亂局,有能力維持金融穩定。儘管官員愛以九七亞洲金融風暴、○一科網泡沫爆破,說是證明能應付危機,維持港元匯率穩定,並歸功於堅守聯匯制度。

在官員錚錚有聲地為堅守聯匯表功之際,顯然刻意忘記在這一場場危機中,香港付出了何等沉重的代價,這個「提款機」被人提走了多少金錢財富。當前美債違約是史無前例的,會發生多麼嚴重的險情無人能知,官員不理會社會財富的重大損失,只是對投資者、對市民來說,保住了「七點八」有甚麼意義?

美債違約觸動中國的神經,因為中國是美債的最大海外債主。其實,就比例而言香港外匯基金也沒少揸美債,按照港府官員的說法,如果發生資金大規模流出,外匯基金累積的不少美元儲備,可以發揮緩衝作用。但另一面,在美債違約衝擊下,外匯基金造成價值損失不是也很可觀嗎?刺痛中國神經的美債違約,也刺痛香港,慘的是有最壞的準備,沒有最有效的化解。

聯匯制度毫無疑問是當前危機與防範的悖論。因為聯匯制度,本港與美元單一綑綁,而沒有獨立的貨幣政策,美息為了守護當地經濟,要更長時間維持超低利率,這對香港樓市擠泡沫是不利的,應對樓市泡沫,政策在危機與防範的矛盾中,無法求助市場化手段,只能依靠「辣招」這類非常規手段,維持超低利率愈久,非常規手段維持愈久,愈損香港自由經濟聲譽。

就美債一旦違約,即使有最壞的打算,決策者能有甚麼政策手段應對呢?顯然沒有,像港交所調升短期美國票據抵押的市值折扣率,是一般的商業應對。像政府做做壓力測試,無非只是說明能承受多大衝擊而已,或者加強銀行窗口指導敦促防範風險,政府能做的並不比商業機構可做的更高級些,避免損失還可能是很有限。一旦美債違約,大多數資產定價亂了套,政府除了眼睜睜睇住衝擊埋身,還能做甚麼?

美債違約危機,顯示美國已經很難回到負責任的財經正軌,龐大的債務有增加無減少,債台一級級升高,美債提高上限恐怕年年有、年年拗,年年有驚嚇。中國押重美債愈顯不明智,許多美國專家都提議中國減少美債,香港綁死在美元這架蹩腳戰車上,自以為最安全,但付出重大代價,是否明智,要否改革,無疑也是需要切實考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