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為應對樓價飆升,去年十月起先後引入買家印花稅和雙倍印花稅等辣招冷卻樓市,至今一年,雖然樓市成交萎縮,樓價並未明顯下調,加上辣招觸動業界利益,引發爭議和反對聲音,完成立法遙遙無期,近日立法會部分黨派要求「減辣」,港府堅拒引入豁免和日落條款,行政與立法僵持不下。其實,辣招只是調控樓市的短期措施,只有增加供應,才是治本之道。

面對立法會步步進逼,港府官員連日一再出口術,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聲言若沒有辣招,樓市波動性將會更大;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亦認為,減辣將會向市場釋出錯誤訊息,以為樓市風險消失,又呼籲立法會盡快通過法案,消除目前的不明朗情況。縱觀當局接連推出辣招以來,儘管樓市轉趨沉寂,樓價並未如當局預期般出現明顯調整,顯示辣招只是收到初步成效,貿然減辣,可能令措施前功盡廢。問題是,港府管治弱勢,即使不接納減辣要求,也難以阻止立法會自行通過修訂,弱化辣招成效。

港府推出辣招本屬權宜之計,旨在暫時壓抑市民置業需求,以拖待變,冀望美國早日結束量化寬鬆政策,加息周期重臨,加上長遠增加供應措施逐步落實,扭轉供求失衡,讓樓市軟着陸,樓價回到市民可以負擔的水平。可惜客觀事態發展不隨主觀意願轉移,美國退市時間表延後,當局長遠房屋發展策略仍然落實無期,獨沽辣招一味已成為沒有辦法的辦法。

事實上,當局利用行政手段調控樓市,人為扭曲自由市場秩序,並未改變樓市供不應求的根本問題,市民置業的剛性需求繼續積聚,不可能長期壓抑,辣招實施時間愈長,效力愈小,隨着市場消化心理影響,會視辣招為正常情況,可能形成新一輪樓價升浪。近日有發展商推銷新盤,向買家回贈印花稅,顯示市場開始拆招,一旦辣招作用下降,樓市復熾,難道當局又要加辣,把辣招變成庫房創收來源?

歸根究柢,樓市問題根源是供不應求,港府解決房屋問題無方,拓土大計面對重重阻力,不是遠水難救近火,就是「煲無米粥」,最近當局建議規管劏房,凸顯增加公私營房屋供應一籌莫展。劏房居住環境惡劣,根本是香港這個富裕社會之恥,港府不是想方設法訂下取締目標,協助劏房戶上樓,反而一味捨難取易,把不正常變成正常,思維與把辣招變成長期調控樓市措施如出一轍。

現屆政府承認,房屋問題是民怨之源,亦是施政重中之重,故此訂下協助「基層上樓,中產置業」目標,可惜空有良好意願,解決劏房問題拿不出具體辦法,冷卻樓市的辣招立法亦陷於進退維谷困境,遑論分階段落實長中短期措施,一勞永逸拆除這枚民怨炸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