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首破六點一八,再創新高。創新高已不再是特別事件,而是新常態,僅四月一日到五月底的四十個交易日,人民幣已十七次創出○五年匯改後新高,單邊升值的大勢再現。今年內的升值,已遠超去年全年百分之一點零三的幅度,這與官方曾宣稱的匯價已近均衡水平,以及匯率有升有跌、不會再現單邊升值的說法大相逕庭。人民幣這股罕見升值走勢,恐怕徹底葬送中國的出口產業。
中國的出口產業已是「屋漏更逢連夜雨」,外需持續疲弱,原材料勞動力成本升,一如屋已破漏,人民幣升值正如連夜雨。出口企業欲接單,已只能壓低利潤去爭客,一不小心微薄的利潤就被匯水升值沖銷掉,甚至可能倒蝕,企業為求自保惟有不敢貿然接單,尤其長單寧可不做。人民幣升值,已顯著成為企業經營的不確定因素。
人民幣這一波升值,值得質疑並非市場因素造成:其一,虛假順差不應推高匯價。四月亮麗的出口表現,已有證明是出口造假而成,亦即所錄順差是虛假的,由順差推高匯價無根據可循。內地經濟下滑亦愈來愈明顯,在經濟強弱角度而言,亦沒有強經濟去支撐強匯價,惟有的解釋是,在外商直接投資未顯著增長下,虛假貿易結算造成的熱錢大量流入,在推動升值。
其二,政治考慮令當局容忍升值。當前有兩件事最可能與升值有關,一是中美之間,先有兩國元首會晤,後有戰略與經濟對話,中國不想匯價成為話題,以往同類機緣升值的「巧合」,發生次數並不少;二是中歐就光伏產品「雙反」的爭拗,為平息相關爭端,有否應諾升值,換取歐盟息戰火?亦即是說,市場有理由懷疑,人民幣升值是「政治動力」大於市場動力。
業界的資料顯示,若人民幣短期內升值百分之三,家電、汽車、手機等生產企業利潤將下降三成至五成,在議價空間低的市場環境裏,必對中小企業造成「擠出」效應。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連生存都困難,還談甚麼升級換代,優化產業結構?未來又如何消化產能過剩,保障就業呢?中國經濟怎能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機遇?
如果當局犧牲出口,是為了換取政治利好,當中涉及兩大顧慮,一方面經貿付出的代價能否承受,主要是經濟下行的態勢會否失控,以及失業會否惡化,據悉今年近七百萬畢業生正等待就業機會,別提再有中小企倒閉增加失業人口了;另一方面西方對人民幣不懷好意的升值要求,可能欲壑難填,當年西方合力逼日圓升值,就顯出不理你死活態勢,現今會否對中國如法炮製?
人民幣大幅升值,製造了出境旅遊、購物、留學花錢划算的效應,其效果將是大把金錢,到境外去振興他人的消費,當然受到境外的歡迎。內地從中收穫的好處,不外是可以疏導熱錢向外流,但不可忘記的是,人民幣快速單邊升值對熱錢來說,恰是最強的吸引元素,愈升值愈流入,才是熱錢洶湧的禍根。抑熱錢的治本之道,恰恰在於遏住匯價的非市場推動的升值。
租/售 | 租 售 | |
樓盤由squarefoot.com.hk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