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前的投資天堂—日本,上演了債股連環拋售的一幕,十年期國債孳息率一度衝上一厘的年來高點,而日經指數暴跌百分之七點三。這得怪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反口覆舌警示退市,經手推冧日本股債?兩者當然有關係,如果美國真的退市,債券收益率勢上升,國際資金為何要投資日本?這種市場情緒,骨子裏就是看淡日本。數據顯示,日本債券投資者從之前淨賣出海外債券,已轉為淨買入海外債券,就是市場投下的票。

債股連環拋售的一幕,是日債崩盤的一次預演,暴露了市場對「安倍經濟學」的擔憂,對黑田超級量寬的質疑。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表示,最理想情況是日債保持穩定,將以靈活的市場操作並加強與市場溝通,避免債息的大幅波動。所謂以靈活的市場操作,去實踐穩定日債的做法,算不得甚麼妙招,反而可能愈靈活愈亂龍,未能穩住市場預期。

央行不久前曾於一天內向市場注入二點八億日圓,是通常單日提供資金的三倍多,希望用市場操作,平抑債市的波動,結果無挽國債價格連續四個交易日走低,國債孳息反向上行。央行與市場這段較量,已顯出市場操作的無能,再靈活又如何?市場的走向,畢竟是參與各方取態的匯合,央行不可以特立獨行、主宰大勢。干預無效反而招致一場預演崩盤,直如摑了黑田一巴。

日前跌市反應所表達的,正是對日本現行政策質疑,市場看法對出現日債保持穩定的最理想情況不抱幻想,反而對風險增加了戒心。未來市場真的出現日前預演的股、債冧市,這筆帳必然算到「安倍經濟學-黑田」頭上,如果當局以為簡單地喊話,就能代替有效的政策引導,就能扭轉市場觀感,不是黑田幼稚就是市場幼稚。

因為日本債市已「變質」,深藏結構性風險。以前日本債市被認為是「無風險」的,很低微的利息投資者都願意持有,但超級量寬一出改變了一切,政策本意欲壓低長期國債孳息,抑制資金成本,但超級量寬奏響了日圓貶值的主旋律,資產價格急漲終將引致資產泡沫化,成為強烈的風險預期,日債不再是「無風險」的了。

日本央行的購債計劃,打算兩年內使債券持有倍增,最終將令央行把四分之三的國債收入囊中。此舉破壞了債市原有的結構,改變了流動性規模,為長期利率埋下上升的底蘊。隨着今年四月展開每月購買相當於七百六十億美元的債券,國債價格的波動,已突破多年趨勢水準,但央行不願正視這個現實,因為現實有違超級量寬壓低長期國債孳息的政策本意。

日本已是負債率最高的國家,債務總規模佔GDP比重約百分之二百四十,要降低此水平,只能寄望經濟更快增長,然而壓低融資成本愈行愈遠,給力經濟似乎更加難成事。只要負債率不降低,日本國債的風險預期就無法降低,長期國債的孳息率上行的壓力就很難降低。日本債市一旦引爆,對於全球而言,無疑是另一場金融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