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樓市看似漸入佳境,其實暗藏隱憂。剛公布的樓價指數顯示,美國三月份二十個大城市的房價指數按年錄得百分之十點九升幅,創近七年來最大同比漲幅,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創出自從金融海嘯以來最好的成績,進一步穩固樓市的復甦趨勢。

不僅樓市傳來捷報,美國消費者信心亦生龍活虎,美國經濟諮商會的數據顯示,五月份消費者信心升至七十六點二,創近五年來的最高點,也明顯優於市場預期約七十一點的水平。數據之佳,令人對美國經濟前景產生無限憧憬。消費信心改善,相信與美國樓市及股市近期迭創佳績有關,正面財富效應令美國人對消費持較樂觀態度。

無可否認,美國經濟幾乎崩潰,最主要原因是樓市泡沫爆破,經過幾年艱苦掙扎,地產市場終可站穩陣腳,對似強還弱的美國經濟當然是一大利好消息,最低限度可以穩定人心,經濟基礎也不虞顯著惡化。

不過當大家為美國樓市愈升愈有而歡呼拍掌之際,惠譽國際卻提出警告,指美國部分地區例如加州洛杉磯等地的樓市復甦速度太快,與地區本身的經濟發展基調並不脗合,必須提高警覺。樓價升得過急,有更大的停頓甚至倒跌風險。

惠譽的提醒其實並非新發現,是一般人都能明白的常識,問題在於美國經濟調整期已經踏入第五年,人心思穩的情況愈來愈普遍,唱好美國經濟的聲音自然較悅耳順心。雖然美國經濟暫時似見曙光,但基礎並不穩固,隨時會因為種種因素再陷衰退泥淖,例如歐洲經濟衰退加深、聯儲局在退出量寬政策或管理市場預期上出現失誤,都會引起樓市及股市翻天覆地的變化。

坦白說,美國樓市今次能夠避過崩潰一劫,基本上是聯儲局人為地壓低利率,以及大量購入按揭證券等支撐的結果。若從基本經濟因素入手,美國樓市復甦條件仍然未足夠。要衡量一個地方的經濟盛衰,最簡單莫如看其就業市場的強弱。如果說銀行是百業之母,就業就是消費市場之母。沒有就業,民眾就沒有可供分配的收入,縱有政府援助金額支持生活基本需要,一切消費活動可免則免。

美國經濟如果實質好轉,最具體是反映在失業率的改善上。美國四月份失業率輕微好轉,並創四年低位,可惜仍然高企在百分之七點五,更令人不安的是,這個數字只反映失業情況的一隅。從勞動參與率看美國失業率的好壞,卻是另一回事,由○八年金融海嘯前超過百分之六十六跌至四月的百分之六十三點三,是三十四年來新低,上述數字意味約有七百萬人選擇離開求職市場,如果計入這些因素,美國實際的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十一點五。

聯儲局早前定出收緊量寬措施的參考指標,包括通脹率須高於百分之二目標半個百分點,失業率要回落至百分之六點五。以現時的失業水平計算,恐怕還有一段長時間才可達標。美國樓市回升的虛火,恐怕未必可為孱弱的經濟體質注入足夠能量,復甦前路仍然崎嶇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