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再度繃緊熱錢神經,似乎外資狙擊臨門,成為缺乏邏輯的金融懸疑故事。看內地的資產表現,不見外商直接投資湧入,不見外資攻入房地產,不見A股被大幅炒起,但說熱錢洶湧,真是見鬼了。經濟學家陶冬就這個懸疑的兩項探討,揭示了所謂熱錢湧入,不是「洋鬼子」造勢狙擊,而是「內鬼」大玩金融把戲,自製金融風險的黑洞。

其一,出口造假。內地近月出口大增,不見港口、船運相應物流,也不見進口地數據脗合反映,內含造假直情不說自明,但官方不提質疑,還強辯數據是「真確」的,顯見糊塗透頂。現今事件終露真相,虛高出口是貨物在保稅區「空轉」,真實目的是以出口為幌子,從事跨境套利交易,極可能是民企或大型國企所為。

中國仍有相當嚴厲的資本管制,海外熱錢入得來投資,就別想能一夜撤走,顯見跨境套利障礙重重,但內地企業多有便利,可以通過償債讓資金迅速離境。這種管得住外資、管不住自己人的漏洞,必然自毀「金融長城」,成為金融穩定的大患,因此出口造假本質就是金融造亂。值得提出的是,有了自己人的漏洞,就可能產生內外勾結的利益鏈,令海外熱錢也有門路,搭上進出的方便,擴大隱患。

其二,信貸造假。年來雖然未大張旗鼓泵水,但全社會信貸增長仍十分強勁,惟實體經濟未感受相應熱度,投資與消費俱低迷,新開工及「復活」的基建項目,也在放緩施工進度。強勁的信貸被揭只在金融領域「空轉」,活躍在金融市場追逐高回報產品,這是有錢、有信貸資本的內地企業競相在做的事,銀行則成為金融空轉的「幫兇」。

金融空轉帶來兩大後果:一是經濟不能受益勢必放緩,在民間經濟降低後,地方政府放緩基建、國企放鬆專注經營,去玩金融遊戲,勢必拖累整體經濟增長;二是金融風險增加,市場一味追逐高回報產品,漸漸忽略風險,中招的機率上升,一旦出現違約,以致資金鏈斷裂,難免骨牌倒下一片,銀行亦將不可避免裹挾其中。

從上述兩項探討,揭示的貿易空轉和金融空轉,顯示最終歸宿都在於金融風險,內地企業和銀行已陷利欲熏心,置國家金融安全不顧的境地,這是自己人在打造風險黑洞,當局豈能視而不見,不定下心來排除風險,反而大力宣揚防範海外熱錢作惡,只會自我轉移注意力,誤了除險時機。

經濟學者的探討,揭示了內地經濟與金融的正常聯繫已被嚴重擾亂或破壞,金融業淪為食利產業、功利產業,削弱了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不大力整治糾正過來,最終有令貨幣政策亦淪為「空轉」的危機,即貨幣政策愈寬鬆,只會愈加劇金融空轉,而實體經濟沉淪的風險,貨幣政策若謀緊縮,則有揭破風險的危機。當前的情況並非勢頭初成,其實可謂已到積重難返,當局不可掉以輕心的嚴峻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