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香港樓市愈來愈陷不確定,既有宏觀大環境原因,也有微觀的內部原因。宏觀方面有兩項變數存在:一是經濟復甦前景未穩固,影響到社會收入不確定,可能左右民眾置業決定;二是貨幣政策張揚有變,美國聯儲局謀求退出量化寬鬆,風聲時緊時鬆,利率何時有變不確定。

微觀的內部原因比較複雜多樣。其一,供應不確定。明年全港整體私宅落成量約一萬五千八百多伙,當中中小型單位約一萬三千七百多伙。雖然供應明顯增加,但仍有兩個角度須留意,一方面偏重中小單位是否與市場需求脗合;另一方面中小單位定價是否與購買力相匹配,脫離購買力的供應量,即使再多亦非市場所需。

其二,需求不確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數據顯示,港島區私宅空置量按年勁升逾兩成一至約一萬六千伙,空置率高達百分之四點九冠絕各區,其中灣仔私宅空置率高達百分之六點九,創該區近九年最高,市場料此情勢對租金造成下調壓力。數據的啟示是,住宅物業購買力不等於居住需求,因為當中包含投資性置業,投資物業是可變的,隨時由需求轉售轉租變為供應。

事實上,差估署的數據是滯後數據,反映的是去年的情況,踏入今年政府前前後後幾大「辣招」,在效應疊加下,樓市需求在微妙生變。一手新盤有過一輪急推搶客,消耗了部分需求,此外,炒賣及投資性置業退縮,實際用家取態陷於觀望,內地買家懾於辣招轉趨減少,在在顯示需求有捉摸不着的不確定。

其三,交投不確定。在住宅交投淡靜之際,新盤市場雖相對有成交,但仍會受到銀行按揭取態牽動銷情,二手市場則表現複雜化,劈價求售與做價新高的個案交集,怯於辣招與勇啃辣招的成交俱呈,顯示樓市買意飄忽的一面。

另看商廈,核心區寫字樓租情大挪移,甲級寫字樓租客轉租乙級,或者拆租樓面,求慳租金成風氣,顯示貴租承受力減弱;至於商舖物業,據差估署數據,本港整體零售物業使用量較為波動,一一年使用量較一○年錄得負增長,但去年空置量按年又減少一點一個百分點,當中變動主要反映零售市道波動,或個人遊消費盛衰影響。

在物業市道存在諸多不確定之下,對前景的判斷增加了難度,當前一邊是在政策打壓下,樓價調整的預期上升,另一邊低息與通脹的預期仍強,物業投資的動機還難以消退。即使專門評估地產市道的投資銀行或專家,時下都看法參差、估測不一,樓市決策就不能不審慎,要視如走在鋼索上。

決策審慎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政府決策宜謀定後動,其實在供應和需求上,談不上知根知底,數字靠估而不確定性強,誤判市況的風險高,須忌政策盲動。另一是入市決策亦須審慎,宏觀環境和微觀因素尚有變數,對樓市的影響未盡釋放,置業者宜多權衡,近期租金回軟,恰可讓有需要的用家獲得以租待購的方便,大可慢慢諗清楚再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