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投資於東盟的股票基金,美元計價的收益增長超過兩成,大幅跑贏中港股票基金,媲美日本大型股票基金。表現亮麗與亞太主要經濟體(除日本外)的疲弱截然不同。基金經理將東盟這個市場,稱之為明日之星,顯示追捧的熱情。投資世界裏的風水輪流轉,看來會轉到東盟風生水起的一個新時期,原因是曾風靡一時的金磚四國概念,正轉入頹勢,由中、印兩國當前的表現清楚可見。

作為新興經濟龍頭起舞的中國和印度,面臨各自的結構性困局,中國在嚴峻的產能過剩、以及嚴厲的房地產調控中,掙扎着抗禦經濟下行;印度亦在經濟持續減速、以及高通脹中小心翼翼求得平衡。中、印已成為評級機構虎視眈眈降其級、投資銀行主力看淡的市場,亞洲遂成了大樹凋零、草木皆青的新局面,基金資產在亞洲的配置,只能捨大取小,使東盟諸國受到青睞。

因為東盟各國的政局趨向穩定,政府亦支持商業活動,國家之間的經濟會互相影響,東盟國股市升勢已成。當中新加坡為東南亞地區金融業代表,近年大力發展賭業,成為新的經濟出路。尤其全球新一輪量化寬鬆,日本成為「生力軍」,預期大量釋出的投資資金,將投入到東盟地區,從當地股市的表現,已見資金流入態勢。

實際上,東盟引資較強的國家,並非在股市得個「炒」字。中國的產業轉型和提高薪資,正把原本在內地的密集勞工產業,趕往東南亞,壯旺着當地的實體經濟。亦有跨國企業將一些外判工序,由印度遷往菲律賓。亞洲主要經濟體轉型,圖擺脫結構困局,東盟成主要受惠地區。

此情勢凸顯了當地人口結構的優勢──約三成七人口為二十歲以下青年人,不但人口紅利明顯可捧,中產階層冒起的潛質也不俗,可見資金投資東盟可以為據的概念不弱,決非空穴來風。正因如此,投資東盟的資金流中,甚至有相當部分是中國內地「走出去」的資金,按年呈現百分之五十二的增長,亦有不少來自香港的資金。

話說回頭,東盟規模較小的經濟體,是不易獨立地高速發展的。過往的歷史證明,東盟與中國乃至日本、韓國,很大程度存在榮則俱榮、損則俱損的聯繫,因此未來一旦中國經濟下行、日韓不振,則東盟各國的實體經濟,相信也難走得太遠。預計資金對當地熱捧不停,最終仍可能形成實體經濟投資過剩,虛擬經濟過熱的局面。

熱捧東盟的投資價值,也不可忽略其風險。東盟的投資風險在於,容易受環球投資資金資產配置周期影響,歷史上東盟曾受過此等肆虐之害,例如九七亞洲金融風暴。未來尚不可排除,環球資產配置周期的變化,會對東盟再造成殺傷。相關風險發生的機率,很大機會仍看中國,一旦中國經濟穩住發展趨勢,或者完成資本帳開放,重新引起國際資本的投資熱情,東盟的投資熱就可能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