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寂的樓市氛圍中,數據顯示,本港二手居屋買賣升溫,成交逐月攀高。這主要拜港府居屋助置業新政所賜,但被稱為「白居二」(白表免補地價購買二手居屋)的政策與時機不鍥合,置業者還未動手,二手居屋價格已彈起,甚至跑贏二手私人樓宇。在調控樓市的大方向下,二手居屋價格先已被「調」高,「白居二」新政淪為樓市的黑天鵝案例。

另一現象是,樓市中的租金下降、租務成交增加。背後玄機是拜港府新盤銷售新規實施所致,新規嚴格保障消費者的精神可取,對樓市長遠穩定有利,但銷售模式大轉身,發展商在實踐操作中轉不了急彎,以致新盤供應急煞車,買賣深陷觀望,地產代理生意盡失,新規無形淪為樓市黑天鵝。

新盤成交打窒,頭一個惡果是,波及銀行樓按業務大緊縮。在利率偏低資金充裕的環境裏,對銀行來說無疑是要命的後果。於是人們看到,在金管局收緊風險加權比率規範銀行樓按後,各大銀行一度收緊按息,現時再度悄然放鬆,重返降息爭客競爭的態勢。顯示調控配套的樓按這一環又開始鬆脫。

新盤成交打窒,另一個惡果是,樓市買賣雙方深陷觀望。現今之所以租金下降、租務成交增加,就是買賣膠着、深陷觀望的結果,觀望者,就是睇新規效應,等市場方向。然而轉買為租或轉賣為租的實際效應,其實是剛性需求的延後及累積,像以往置業者等政策效果,最終發現唔對路蜂擁入市,再推高了樓價一樣,存在驟然推高樓價風險。

事實上,以往的現實就是,樓市是在「政策出招—打壓無效—樓價再漲」的循環中,跌跌撞撞地走到如今的。政策一再淪為樓市的黑天鵝,值得反思的是,為甚麼好政策總是得到壞效果?一是樓市的供求結構遭受深度破壞,積重難返以致修復極度困難;二是港府的調控,招數再辣也難敵大圍外來的侵擾。

大圍外來侵擾,一項是美國的政策取向。由於奉行聯匯制度的關係,本港利率只能追隨美息而動;由於美國一再量化寬鬆,創造了美元氾濫的環境,無論是流動性水平,抑或是通脹預期,都給本港樓價製造上升動力,壓倒本港調控的政策威力。這是政策無可抑制的樓市生態,注定令政策事倍功半。

大圍外來侵擾,另一項是中國的購買力,內地熱錢四出尋找投資門路,使港樓成其優選。雖然一再辣招已打窒了這股南下購買力,但在市況適宜時,總不時有些「勇」字號內地狙擊手入市,成為一股不確定的購買力。內地資金的侵擾,還涉入租務市場,去年中成為推高租金的一股主要動力,今年租金下降恐與其退熱亦有關。

政府不時失效的調控,在延續經年的全過程裏,樓市全無似樣的調整,不知多少有需要置業的市民,錯失較低位入市的機緣?現在大圍有關利率醞釀轉勢的氣氛,令樓市前景愈益微妙,有置業需要的市民被迫轉為觀望,未來是政策好運,還是置業者好運遠離驚險,尚在望天打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