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內地連串經濟數據顯示,第二季中央為穩定增長,推出連串微刺激措施的效果逐漸消失。一個月來,多項數據包括七月廣義貨幣供應、居民零售消費增長、官方及滙豐編製的八月製造業PMI等,都比經濟師預期遜色。

內地周初發表進出口數字,延續了經濟復甦乍暖還寒的趨勢,出口增長由七月高峰14.5%滑落至9.4%,原油、煤炭及成品油等民生需求持續疲弱下,進口按年倒退2.4%,較七月的1.6%下跌有所惡化,進出口增速背馳情況加劇,促使外貿進一步不平衡,貿易順差創下單月歷史紀錄,達到498億美元,令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也令到中國外貿轉型的形勢,變得更不明朗。

進口呈現萎縮,意味中國政府年來推出種種刺激措施,包括基建鐵路、加快保障房及能源項目興建,以及針對農村金融機構存貸利率逐步鬆綁,對樓市急降溫,亦針對性地採取寬鬆貨幣政策,成效均短暫。中國政府冀望振興內需減低對出口依賴,也未竟全功。

一葉知秋,由環球鐵礦石價格跌至五年新低,已見一二。就算考慮到短期供應增長速度高於需求的情況,也不足以掩飾作為全球海運鐵礦石需求大買家的中國,近期鋼鐵廠運用率持續尋底、房地產市場由熱轉冷、對鋼材需求放緩的事實,由是觀之,內地經濟還是未許樂觀。

內地出口數據從七月份今年高峰,回落到正常水平,本是市場預期,可是中國出口及進口年初至今,平均升幅僅3.1%及1.2%,在今年餘下不足四個月時間,官方7.5%的出口增長目標無法達成,看來已成定局,更遑論與過去十年或後海嘯時期平均16.9%及15.4%的強勁增幅比較。教人憂慮的是,在外強中乾的形勢下,貿易順差創新高,幾可肯定會被美國財金官員再用作藉口,加強對中國施壓,要求中國讓人民幣進一步升值。

今年第二季以來,人民銀行採取多項寬鬆措施,例如定向降準,率先向農村金融機構的存貸利率下調一百點子,八成非核心城市限購令靜悄悄地紛紛下架,其刺激經濟的用意昭然若揭。但七、八月份數據可見,房地產銷售放緩可能已形成一個長期趨勢,無復去年的光景。

製造業也是曇花一現,有再度減速迹象,第三季內地國內生產總值會否由第二季官方容忍下限7.5%的警戒線進一步下沉,可能性不低。近日人行公開有意降低市場平均借貸成本的言論,似在試水溫,客觀情況是內地通脹壓力溫和,有利寬鬆,可以預期今年餘下時間,人行由微刺激轉向更高姿態,開出經濟特效藥,直接提出進入減息周期之機會正在增加,此舉也將推動人民幣與歐、日貨幣寬鬆趨勢同步,紓緩升值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