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成績表已完成考核,內地銀行業不良貸款和不良貸款率齊「雙升」,表面上與經濟放緩脗合,但從銀行核銷及處置壞帳力度可見,不良貸款其實較內裏的數字更為惡劣。由於七、八月份經濟數據再度轉壞,房地產又潛伏巨大危機,下半年內銀的盈利和資產質素隨時「雙失」。

內地銀行需肩負不少政治任務,經濟增長勢頭一減慢即要放水,尤其定向放給風險較高的小微企業;房地產吃緊,反過來又要提供優惠房貸。銀行受國策的鞭子指示不得不從,與商業化和市場化始終保持一段距離,因此亦負上壞帳這個大包袱。

當然,銀行業仍是一個暴利行業,十幾家上市銀行已貢獻上海股市上市企業盈利超過一半,貢獻全部稅收的六成,這支柱不容遭壞帳之蟲蛀,所以一定要粉飾太平。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是樓市和股市泡沫,在中國還有一個信貸泡沫,叩門求貸的人太多,銀行不停發債及優先股,補充資本基礎後又獲得更大放貸能力。中國上半年GDP增長已放慢至百分之七點四,惟貨幣供應增速仍長期維持在一成三以上,不良貸款率焉能不高?

七月份,銀行新增貸款出人意表地暴跌,人行罕見地即時澄清非需求減慢。然而,市場已習慣將經濟強弱與新增貸款掛鈎,可惜貸款要放在實體經濟方是用得其所,企業利用大宗商品重複抵押騙取融資竟然行之經年,銀行今年需自承惡果。

今年上半年不良貸款主要來自鋼鐵貿易和小微企業,地方融資平台和房地產貸款質素卻保持穩定。其實,地方債才是「黑洞」,還不了的舊債不斷用新債冚償,地方政府拿地皮作抵押,地皮估值卻遠不足數。

今年內地樓市顯著回落,多塊地皮拍賣流標,銀行業命運基本主宰於房地產之手,房地產貸款餘額超過十六萬億元人民幣,地方債規模據推測或超過三十萬億元,只要不良貸款率輕微上升,足以撼動大樹,鋼貿和小微企的風險變得微不足道。

政府力圖掩蓋,但欲蓋彌彰,反映在內銀股的估值身上。盈利能力是華麗的外表,資產質素才是內涵。縱使業績報告交足功課,惟市場仍投以不信任票,內銀H股堪稱便宜,內銀A股更便宜一成多。

當前不但投資者不滿意,銀行高層傳聞將減薪一半。內地銀行高層薪酬相對歐美還遠不如,灰色收入或甚可觀,故針對的應是亂批貸款,而非對薪酬開刀。開放市場是打破因循和壟斷的最明確路向,惟民營銀行限於財力,實難與國有銀行競爭。

資產質素一向是銀行業的老問題,五大國有銀行在本世紀初靠資產管理公司打包清理壞帳,才能成功在港上市,多年累積下來,不良貸款再度重回高水平,現時上海、安徽、廣東、江蘇和浙江等五省市已成立壞帳銀行。十年一個循環,銀行在清理壞帳後,可重新為政策服務,遺憾的是並非為股東賺取最佳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