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雖頂着環球金融中心美名多年,除股票市場之外,商品期貨、債市、貨幣、資產管理的發展稍嫌落後,呈現發展單一化局面,長此下去,面對區內對手的威脅,競爭力只會不斷削弱。以近年全球增長快速的私募基金為例,香港因未能提供稅務優惠,法規欠缺靈活性,吸引力大減,白白浪費本身的優勢,未能好好把握當中的機遇。

金融市場發展趨向全球化,資金到處尋找機會,除大舉投入傳統的股、匯、債、商品期貨等金融產品之外,還聚焦於不同的另類投資。屬於富人一族投資工具的私募基金近年大行其道,亞太區及南美洲等新興市場的私募基金規模不斷膨脹。

香港市場自由,擁有完善金融基建、資訊流通、資金開放、人才、法治基礎等多方面優勢,又背靠內地面向國際,一直扮演資金中轉平台,要擔當區內的財富管理中心,理應手到拿來。可惜,現實是香港因稅務問題,政策未能與時並進,在吸引海外私募基金時,往往輸給新加坡。

有業界人士指出,俄羅斯最近遭西方國家經濟制裁,一班俄國富豪為買政治保險,傾向把資金由歐洲調動至亞洲區,首選香港或新加坡來管理資產,這些被歸類為私募基金或家族辦公室的資金,在港卻因規例所限,未能享有任何稅務優惠,吸引力不及提供優惠兼有各類政策支持的新加坡。根據香港法例,由於私募基金一般是投資於非上市公司的股本,也要受較嚴格監管,收益要繳付公司利得稅,最終的投資回報將受影響。

去年底,金融發展局已發表如何強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報告。報告中提到,本港地位未算完全鞏固,因而有危機,建議在新領域尋求發展並要平衡市場,其中的《有關私募基金的稅務寬免和反避稅措施建議概要》,希望盡快找到可行政策,吸引更多基金落戶,強化角色及提供工作機會。

香港政府亦曾在財政預算案內提到,計劃修訂及擴大豁免離岸基金繳付利得稅的投資範圍,是衝着私募基金而來,可惜這計劃一直遲遲未落實,令香港白白錯失機會,把商機拱手讓人。金融市場是弱肉強食的地方,投資者到處找尋機會,市場本身也面對激烈競爭,不進則退。

環球資金管理已變得多元化,私募基金的快速增長是大勢所趨,香港若能成功拓展這個市場,一方面有助金融中心地位更加鞏固,另一方面可支持產業多元化發展。因為部分私募基金包含了風險投資的背景,投資目標通常是具創意和增長潛力的行業,在這些初創公司還處於萌芽或起動的階段、毫無盈利甚至無收入之下,也會提供資本。

這些對企業創辦者恍如甘露的資本,不單是創意背後的最重要支撐,亦是整體經濟能否維持創意、活力的根本所在。積極拓展包括私募基金在內的資產管理,實是香港突破金融市場單一發展困局的重要一步,亦可為產業走向多元化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