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向來被視為經濟的縮影,而跨國性環球銀行,更是全球經濟及金融的寫照。自金融海嘯後,以歐美為首的國際監管組織,為免全球金融危機重演,紛紛提高對銀行的資本要求。此舉雖可降低危機重臨的機會,但銀行業面對嚴格監管,面臨業務萎縮、盈利倒退的「困境」。金融業固然失去了海嘯前天之驕子的地位,可是收緊監管對經濟會帶來多大損害,亦須小心研究。

曾創下盈利連續十年新高的渣打集團,應該就是面臨經營生態劇變的寫照。英國媒體引述消息指,渣打為保留資金充實資本,打算停止在亞洲市場擴充業務。渣打過去一直依靠「新興市場」創造業績神話,但隨着業務及市場份額被對手蠶食,在亞洲區的項目融資排名,已由去年第八位跌至目前的二十一位,管理層扭盡六壬仍未能擺脫困局。

一場金融海嘯令環球銀行業的資本要求趨於嚴格,負責制訂監管標準的巴塞爾委員會訂下的《巴塞爾資本協定III》,將商業銀行的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限,由百分之四上調至百分之六;由普通股及留存收益構成的普通股本一級資本,佔風險資產的下限,由百分之二提高至百分之四點五;若計入新股的防護緩衝資本,則最低普通股本一級資本及防護緩衝資本比率,更由目前的百分之三點五大幅增至二○一九年的百分之七。

此外,市場早前亦傳出消息指,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正考慮收緊銀行評估資產安全程度的相關要求,當中可能不再讓政府債券被視為無風險資產,若上述要求通過並實行,銀行可能需要額外再預留數十億美元以符合監管規定,對於目前經營艱難的一些銀行,可謂雪上加霜。

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訂下的各項「嚴格」條款,目的是令銀行業持有更多資本,將來就算再遭遇嚴重損失,亦可以有足夠資源填補,大型銀行「爆煲」的機會相應大大降低。正所謂針無兩頭利,銀行為達資本要求,不得不放慢拓展步伐,尤其是環球大型銀行,要求更嚴格。

相對而言,新興市場銀行體系受金融海嘯的衝擊較細,資產負債表亦較健康,在此消彼長下,國際大型銀行在新興市場的競爭力變相被削弱,銀行業出現重新洗牌。新興市場的銀行肯定會迎來新機遇,加快併購壯大實力,可減少依賴歐美金融資本支撐經濟,至於能否讓經濟變得更加獨立自主,還要看各地政府推行怎樣的改革。

相對而言,歐美經濟比較麻煩。在嚴格監管下,銀行業為降低成本,已掀起裁員潮,同時對批出貸款的態度更趨審慎,恐怕會令資金流動性降低,阻慢經濟復甦步伐。

這或許是防範銀行「爆煲」的因時制宜做法,但經濟全球化之下,歐美的問題很容易經過金融及貿易渠道傳染開去,例如當商業銀行緊縮信貸,央行便大開水喉補位,金融市場真的安全了嗎?對此,亞洲等新興市場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