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五國經歷長達兩年談判,本周終於達成設立「新開發銀行」(下稱金磚銀行)的共識,企圖另闢蹊徑,抗衡以美國為首的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兩大跨國金融機構。不過,金磚銀行仍面臨許多挑戰,加上五國利益並不一致,能否成功仍有待驗證。

多年來備受歐美掣肘的金磚國企圖結合起來,驟耳聽來具一定影響力,但要達致重塑國際金融及政治格局的目標,打破長期由西方國家主導的世界秩序,恐仍困難重重。

金磚銀行是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及南非等五國自行構建的金融體系,功能接近世銀及國基會。首先,金磚銀行會向五國的基建項目放貸,並向非成員國的國家項目放款。此外,五國會設立一千億美元的應急儲備基金,紓緩成員國一旦出現短期流動資金的壓力。

更重要的是,新金融體系有助促進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及投資,日後以非美元計價,或削弱美元的國際支付地位,同時有利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五國達成共識,無疑踏出合作的重要第一步,但內部涉及大量利益衝突及面子問題。因國力相當懸殊,中國經濟規模、國際儲備及出口表現等方面佔先,自以為與美國最可「平起平坐」,事必爭取擔當領頭羊的角色。

當中尤以南非最無得爭,中國去年經濟生產總值為南非的二十六倍,但南非作為非洲的中心代表,而非洲又作為中、美的角力場,透過金磚銀行向南非放貸,有着深遠的策略意義。

以去年國內生產總值計,撇除南非,印度最為落後,但都要爭做大佬。金磚銀行還未正式成立,印度已極力爭取銀行總部落戶首都新德里,經其諸多阻撓後,總部最終選址上海,首任行長則先由印度代表擔任。

此外,俄羅斯已揚言會鼓勵五國成立能源合作機制,包括建立燃油儲備,表面上保障新興國的能源供應,但對於善打能源牌的俄羅斯,建議必然有利自身的國際布局。

金磚五國佔全球總人口達四成,經濟總量佔近兩成半,更手執逾半全球國際儲備,但國際影響力其實乏善足陳。

在世銀,五國加起來只取得百分之十三的投票權,在國基會更只有百分之十一的表決權,而單是美國在兩大國際金融組織,影響力分別達百分之十五及十七,還未計算與之關係千絲萬縷的日本及歐洲等國,美國霸權主義近乎牢不可破。

不過,五國之間貌合神離,彼此間已存在博弈,利益分配易釀不均,摩擦不斷,要締造五方共贏並不容易。五國若以向歐、美挑機作為終極目標,要改寫世界政經遊戲規則,肯定長路漫漫,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