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乍暖還寒,國家統計局公布,八月份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回落至51.1,較七月份大幅下降0.6個百分點,甚至較「打定輸數」的分析員預期的51.2還要遜色。在分項指數中,生產、新訂單、採購額量及購進價格等,都錄得超過一個百分點跌幅,反映內地從市場需求到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呈現惡化迹象。

同日,被視為更能反映中小企業情況的滙豐中國製造業PMI,終值亦跌至50.2,較初值的50.3,進一步向盛衰分界線沉淪。回顧今年滙豐編製的指數表現,可以用好景不常去形容,六月份才開始重返50的擴張分界線之上。

官商兩項PMI均在八月份掉頭回軟,顯示中央在第二季推出的一連串微刺激政策,尤其是內地樓市告急下,給銀行指示為要穩定房地產按揭,扶持房企的托市措施,對經濟產生的刺激作用已漸見消失。此外,以大中型國企為重點調查對象的官方PMI,呈現擴張步伐放緩的勢頭,讓人憂慮中國經濟復甦之路,並非近日市場所見的一臉樂觀。

中央堅持經濟要調結構促轉型,多次重申不會再走回頭路,不會像○九年般投下四萬億巨型銀彈推動基建、刺激需求,現時只會針對個別產業,打出微刺激組合拳,以免重蹈當年覆轍導致進一步產能過剩。然而,今次中國面對的經濟問題複雜得多,對外有外部需求不足,對內則有產能過剩,又因國企改革進度緩慢,令到後海嘯時期,經濟復甦只是跌跌盪盪。

經濟轉弱不是無迹可尋,早於七月份,內地公布的人民幣新增貸款僅得三千八百五十二億元,還不到市場預期的一半,顯示銀行完成半年結,齊齊做好窗櫥粉飾,為投資市場炮製「驚喜」過後,企業融資需求根本無以為繼。

另一個內地經濟寒暑表,全國發電量六月份增長百分之五點七,七月份放緩至增長百分之三點三。近日大行收集八月份首三周的數字,預告最終的發電量極可能只是呈現持平,甚至輕微倒退,反映內地工業及民生對電力需求不振的現實。

中港股市昨天雙雙向好,投資者未受中國經濟開慢車所影響,反應樂觀,逆向解讀就是公眾預期,中央為穩住今年百分之七點五的增長目標,短期內經濟數據愈差,股市投資者愈是高興,因為有更大壓力由微刺激轉向強刺激,再推穩增長措施的機會便愈大。

近期,歐美股市受俄烏及中東地緣政治升溫影響,加上美國退市進入倒數階段,有迹象環球熱錢開始從成熟市場撤離,部分回流到亞洲新興市場,形成中港兩地股、匯市持續受惠於熱錢回流,與實體經濟背道而馳。市場要考慮,目下樂觀的源頭,主要來自中國出手保增長的預期,以及環球熱錢不斷流入,隨着內地經濟在今季轉弱的可能性相當大,整體市場風險正在上升,只是被投資市場忽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