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千億美元上市方案花落誰家,在全球金融市場一石激起千重浪,創辦人馬雲更當選英國《金融時報》年度風雲人物,被形容為「中國企業奮鬥精神的教父」。內地民營企業成功變成巨企的例子本來就不多,像馬雲和阿里巴巴能登上國際舞台的更稀矣!馬雲的名字早在媒體曝光率拿了第一名,由阿里巴巴擇地上市、五月退任CEO、雙十一銷售破紀錄……得獎只是錦上添花,反而名氣愈響愈需要成為榜樣,下一場仗或許不是電商,而是推動中國的產業創新升級和保護環境。

馬雲的傳奇毋庸多言,十三億人的市場及互聯網的興起,固然是天時地利人和之助力,但亦因中國地方太大,為商戶找商戶(B2B)、為商戶找客戶(B2C)配對,成為一門大生意。然而,馬雲的電商網購並非單靠折扣,內地假偽劣品充斥,消費者信心盡失,當中的創新就是把消費者權益放在首位,不滿意的可要求退貨、退款,更可在網上留言批評。相反,在實體店要求退貨,往往難如登天,儼如落後幾代。

在電商建立了商譽及龐大的消費客群,逼得傳統百貨店開始轉型求存,馬雲更懂得帶動潮流,將一個平平無奇的光棍節包裝成全民瘋購的「網購節」,「雙十一」之後又搞「雙十二」,還揚言十年內將成網購天下,此豪言壯語即時惹來地產商反唇相譏。誰笑到最後要待時間考證,但電商相繼顛覆購物、付款和理財模式已不待言。

中國企業近十年已紛紛進身國際巨擘,如中國移動、中國石油和工商銀行等,賺錢能力或市值在全球巨企中數一數二,倚仗的卻是國企在壟斷行業的壟斷地位。至於互聯網行業的龍頭企業,也遭諷刺為Google、Amazon和Twitter的「山寨版」。阿里巴巴一手創立的B2B模式才是創新典範,未來大計還包括搞互聯網金融、搞物流網絡等,用「鬥志旺盛」來形容並不為過,有才智亦需有魄力方為成功之道。

「創新」這詞就包含奮鬥精神,用人家的設計仿冒如信手拈來,而創新則意味着冒險,成功者可謂萬中無一。許多先進國家靠仿冒起家,到經濟發達後才來擁護知識產權,中國不可能長期背負山寨廠的招牌,中央近年已要求政府部門和國企使用正版軟件,要走升級轉型之路需政府和企業共同承擔。

不過,《金融時報》更欣賞馬雲的是其辭任阿里巴巴CEO之勇氣,多花時間解決中國無數的問題,例如空氣污染。馬雲由一名窮小子變成電商巨人,反觀國家在盲目追求GDP,國民在盲目追求財富,很多人為搵快錢罔顧道德,許多土豪發財不知立品。中國不乏賺大錢的典型人物,只欠知名人士為社會發聲。

互聯網的功能不應局限在購物,還要幫助使用者認識世界,讓世界變得更公平、開放和包容。馬雲曾發表一段網文「馬雲要奪回中國藍天」,較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的任務艱巨得多,電商網購已令購物世界變天,如何讓互聯網這人人可接觸的媒介傳播環保訊息,更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