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團來港上市一波三折,曾經互道分別的兩方,其實藕斷絲連。阿里那邊廂,面對紐交所、納斯達克招手,仍然駐足望眼對香江;香港這邊廂,港交所擬拋出諮詢,尋求能開條門縫,把阿里拉入門來。中央證劵登記董事總經理鍾絳紅獻計,豁免具一定市值及盈利要求企業,高管有董事提名權,上市後每五年由股東檢討一次有關授權。這顯然針對阿里來港上市而言,儘管建議強調了不贊成修改上市規則,以免容許雙重股權架構留下後患,但在反對意見看來,始終仍是給予了「特權」,只是有事後制衡機制的設計而已。

較早前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明言,錯失一兩家創新公司不是甚麼大事,錯失整整一代創新公司就是大件事。這位早前說公眾利益永遠第一位的港交所大員,現在試圖說服市場大眾,容許一定的靈活性,建設性釋出某些「特權」,也提出了一些具體建議,希望爭取到市場支持。由李小加到鍾絳紅,無非是想就阿里的合夥人制與同股同權的上市規則間,找到一個中間落墨點,得到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

問題是「一個巴掌拍不響」,港交所這邊釋出靈活性,找到中間落墨點,阿里那邊取態未明,未知會否有同樣的靈活性,如果阿里像此前說的那樣,抱持堅持合夥人制的強硬態度,這個中間落墨不僅淪為港交所的單相思,也必然無法爭取到市場大眾支持。港交所難免有裏外不是人的信用風險,此番尋求中間落墨是招險棋,從刻意委曲求全,顯示港交所的確怕「錯失整整一代創新公司」,但踩住道德底線如走鋼索,終究有風險。

在科網企業未有今天那麼紅火的時代,本港錯過了許多招納科網上市的機緣,造成今天的遺恨。現今的科網企業更是今非昔比,其體量、前景及市場歡迎度,從未如此高昂,難怪錯失這一代簡直如罪咎,難怪押上風險,港交所也要爭取開條門縫。今天有所豁免,既然宣稱不是為一家公司「度身訂造」,將不會是單獨個案的酌情處置,必是一個先例,這條門縫夠日後科網企業源源而入。

既然如此,繞過修例達成重大的酌情處置,勢必重燃有關原則問題的爭議。實際上,從之前的爭議中,由堅守同股同權原則,到提出多重股權向歐美靠攏,不乏各種不同意見,恐怕就算港交所進行諮詢,很快取得共識的機會亦不高。如果說阿里上市真的「非港股不嫁」,今年上市已無望,明年又要等爭出個共識來,不知是何時。港交所要把這台戲唱下去,還得阿里肯耐性子陪着唱。

港交所希望擺平市場爭議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得阿里識大體,肯就台階下幾級。正所謂尋求平衡點,就得一人行一步,光是港交所單向思維、單向熱情、單向努力,一味以退求進,反過來阿里取態若無調整,所謂中間落墨是不成立的,平衡點也不會出現。到頭來,不但一個巴掌拍不響,阿里來港上市最終雞飛蛋打,港交所更有自陷不義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