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新公布的多項經濟數據,均呈現一幅持續復甦的畫面,只是作為「數據反應機器」的股市未有興奮,昨日A股變化不大,滬綜指微升一點,情況有異,連個別專家對於數據亦持喜憂參半的態度。

中國十一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水平(CPI)及工業品出廠價(PPI),分別按年上升百分之三及下降百分之一點四。反映通脹的CPI低於十月份水平,估計全年在百分之三或以下,既符合市場預期,亦符合中央所定的通脹目標,通脹受控,預示人行未來有更足夠的政策空間,是一個好消息。

最新的PPI則大約維持十月份水平,較今年五月時的負百分之二點九大為收窄,顯然是經濟回暖的訊號,看來又是另一個好消息,但PPI經過連續多月下跌,一直未能走出負數的困阻,正正反映近月經濟走出了最壞的時間,由最差氣氛時的谷底反彈後,缺乏進一步動力再度推升經濟,動力稍嫌不足之下,自然引發大家對近月經濟復甦是否一場「虛火」的擔憂,尤其是美國「退市」的炸彈仍未拆除。

美國這回為救金融海嘯施展的「量化寬鬆」規模是前所未有,聯儲局對市場的干預程度之大,後遺影響或未完全顯露,人為地干預只要拿捏稍一不慎,便有機會扼殺剛長出復甦「苗頭」的經濟。經濟復甦是虛火還是實火,仍難說得準,毋須為這幾個月出現好轉的幾個數據過早開香檳,只怕開心得太早,往往換來更大的失望。

另外,十一月份中國的出口數字,按年增長百分之十二點七,出口值首次突破二千億美元,刷新了歷史紀錄,亦高於市場預期的百分之七點一,帶來一點意外驚喜,但從近月海外市場的經濟數據,其實早已有所窺見。同月進口數據是一點零三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百分之五點三,低於預期的百分之七點二,令今年頭十一個月進出口總值增至二萬二千七百億元人民幣。

上月的進出口升幅不一,意味其中的貿易順差上升,水平是二○○九年一月以來的五年最高,總結今年首十一個月的累計順差,已達到二千三百四十一億美元,超過去年的水平。

順差的擴闊一方面是全球需求回暖的表現,尤其是歐美地區的經濟改善,都帶動對中國產品的需求,但另一方面卻引來潛在的憂慮,因今年人民幣匯率已經升值約百分之二點六,順差進一步加大了人民幣的升值壓力,有估計今年全年的升值幅度將觸及百分之三的水平。

人民幣匯率一再破頂,影響所及,除了進口商品售價因匯率關係變得便宜之外,亦有機會引來更多熱錢。當然,對於剛見復甦勢頭的經濟體系,適量的熱錢流入或是利多於弊,問題在於目前人行的貨幣政策未見得很寬鬆,市場流動性若變得不適當地充裕,或成為貨幣政策收緊的一個藥引。

其實,經濟數據、人民幣匯率、人行政策、市場流動性所形成複雜多變的多邊關係,如何解讀實際離不開市場的信心,現時大家對於復甦的信心卻依然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