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之將盡,展望香港明年經濟發展,正如近日內地的天氣陰霾籠罩,模糊不清。面對周邊新興競爭對手挑戰,中央有意繼上海之後,逐步在多個省市設立自貿區,香港總體競爭力卻每況愈下,尤其是樓價高企,租金狂飆,直接影響營商環境,前景未可樂觀。

澳洲會計師公會早前訪問二百多名財務及會計業人士,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對明年香港經濟前景悲觀的比率高於樂觀,尤其是辦公室租金高企及來自亞洲各地區的競爭加劇,將為未來經濟表現帶來負面影響,逾七成被訪者認為港府推出的樓市降溫措施必須持續,其中半數更希望加強。公會亦認同目前樓價高踞不下,已影響長遠經濟發展,有需要維持現有壓抑措施以穩定樓市。

有別於其他面向普羅大眾的民調,這項調查的被訪者背景均屬專業人士,連他們也認同有需要繼續冷卻樓市,防止泡沫爆破,可見當局推出的調控措施獲得主流民意支持,若輕易減辣,只會為樓市火上加油,進一步助長既得利益者氣燄,甚或進一步要求撤銷所有措施,港府還有讓步空間嗎?

物業價格高昂已成為香港經濟發展的絆腳石,不斷削弱整體競爭力,已是各界的共識。高樓價、高租金導致營商成本上漲,不但嚇怕新投資者,連已在港經營的不少企業也感到「高處不勝寒」,考慮將業務轉移至鄰近地區。較早前一項報告指出,銅鑼灣舖租力壓紐約及巴黎,再次蟬聯全球最貴榜首,這樣的世界第一,其實並不值得高興,羊毛出自羊身上,舖租成本還不是轉嫁消費者,工商業和小市民雪上加霜。再說,貨品售價太高,只會打擊香港購物天堂的聲譽,令旅客卻步。

事實上,樓價高企影響無處不在,調查發現,香港面對人才流失隱憂,逾四分一受訪者考慮移居外地,原因之一正是樓價太高。連專業人士都有「長安居,大不易」的困擾,一般市民上樓難就更不用說了。可以說,在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中,蝸居難求最為棘手,亦是最大的民怨。

歸根究柢,前朝曾蔭權政府坐視房屋供求失衡,導致問題積重難返,雖然現屆政府去年上台以來連番推出冷卻樓市措施,其中被稱為「雙辣招」的買家印花稅和雙倍印花稅,總算暫時壓抑樓價持續飆升的勢頭。可是樓市交易減少,樓價依然未見下調,近日隨着發展商以優惠手法推盤,樓市再有蠢蠢欲動之勢,值此關鍵時刻,港府必須排除既得利益者阻撓,堅持推行辣招,必要時甚至應該加辣,以免前功盡廢。

當然,以行政措施阻遏市民的剛性置業需求,效果不可能持久,只能起到緩衝作用,當局應把握時間加快拓土建屋,增加供應才是治本之道。綱舉而目張,房屋問題攸關民生和經濟發展,影響百業榮枯,港府只有加快解決這個前朝遺下的「爛攤子」,其他問題可望迎刃而解,否則,社會將永無寧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