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長再放緩,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百分之七點五,相比首季的七點七更為走低。GDP增速觸及中央目標,亦即總理李克強所說的「下限」,例牌令市場就中央是否出手寬鬆,再作一番猜謎。然而,日前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間,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講漏嘴」的「保七」,已令市場傾向揣測,中央打算容忍更低的增速,政策也就不輕易出手。

「七點五」雖然是中央今年的目標,但未必是其底線,樓繼偉「講漏嘴」恐怕事出有因,顯示領導層對實現今年目標,口頭講得較硬,查實信心不是十足,留有GDP增速不保七的心理準備。國統局發言人被問到,百分之七是否中國政府可容忍的最低增速,回答這方面沒有確定數值——無疑亦頗惹「亂想」。

次季GDP數據顯示,投資、消費、出口三股動力皆弱:地方投資平台去槓桿,公共基礎設施投資增長難以催谷;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經通脹調整後的環比回落,以及就業增長疲軟,工資上漲壓力減弱,消費看似略有增長但恐無以為繼;外貿出口大幅回落,數據已反映出來。同時,經濟面對着三大困擾,包括資產回報降低、債務持續增加及高利率難降,都令政策找不到着力點扭轉局面,客觀形勢只能對GDP增速降低底線、保持容忍。

實際上,儘管中央今年的增長目標是「七點五」,但其長線目標,早已露牽手「保七」的意向,因為領導層已計算過,實現十年GDP翻一番,只要年年保七即可達到目標。當中關鍵:一是GDP保七須去虛假、去水分;二是通脹率不能上破目標水平。由於這一長線目標才是中央的底線,眼前的「七點五」水平,顯然還不必急着出手維穩。

當然,不急着出手維穩,並非聽任GDP下滑,設定下限就意味着出手的可能。中央不僅要做反GDP主義的表率,而且更有意清理三十年高增長積累的失衡,在維持一定增速的大前提下,為經濟增長踏上可持續的軌道打好底,這個「一定增速」就是百分之七,打底可用的時間可長達十年——這是中國的長線目標所匡定的意圖,現在朝向這意圖,中央以較強硬的姿態應對經濟下行,意欲引導市場預期與其取態合拍。

中國為謀求可持續的發展,可以預足十年時間去打底,已經是較低姿態的發展策略,那麼還是否有變數?肯定有。且不說保七是否十年可控,不出重大紕漏,眼前首先就要邁過金融敗象這道坎。內地專家指出,當前中國已存在事實上的金融危機現象,這些現象包括企業倒閉破產、金融機構倒閉破產、資不抵債、不良貸款飆升、經濟萎縮等。

御用專家點破存在事實上的金融危機,使政策不出手又多了一條理由。對於中央來說,調結構而謀可持續發展是慢工細活,事實上的金融危機,則是火燒眉睫的緊迫事。所謂穩健的貨幣政策,實則是「維緊」貨幣政策,去清理金融危機的火頭,不撲息金融危機的火苗,經濟就肯定現變數,增速保七這台戲,也是唱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