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本港樓市受內外因素夾擊,交投陷於死寂,地產代理叫苦連天,調控措施是否需要增設日落條款成爭議焦點之一。政府多番強調辣招只是遏制炒風的短期措施,保持彈性是其官腔慣語,但無論市民或業界都需要知道分界線所在,否則欲求樓價穩定將淪為空談。

業界埋怨買家印花稅(BSD)、雙倍印花稅(DSD)、《一手條例》等辣招之實施造成冰封效應,加上近期美國退市陰霾及新興市場走資,樓市冷卻是內在因素抑或外圍作祟難有公論,但政府施行辣招的目的,就是對應環球低息及量寬環境,外部有變,內部亦要配合。

偏偏美國是否退市像霧又像花,聯儲局甚至搬出可加可減機制來測試市場反應。港府要跟着聯儲局的步伐走便感到進退維谷,現階段惟有續抱觀望態度。聯儲局故弄玄虛的目的,是讓市場早有緩衝期做好心理準備,港府就算礙於形勢未能設下日落條款,亦應讓市場有較清晰的進退路線圖,否則只會助長樓市的暴冷暴熱。

地產是香港經濟其中一條大動脈,除了全港三萬多位地產代理首當其衝之外,並牽繫零售、建築、裝修、廣告等多種行業,全港百多萬業主各有各的盤算。買樓是一生的長遠規劃,涉及未來的投資和退休安排,樓價何謂穩定、何謂健康,從來沒有一個準則,但不能一味見步行步。

目前樓市穩定和健康固然談不上,扭曲和畸形從未間斷,交投萎縮惟樓價指數「乾升」五周,上車盤依舊供不應求,白表購居屋迹近瘋狂……調控樓市並非香港獨有,但換來的是怨聲載道。地產代理當然是絕對支持「自由市場」,而一批無殼蝸牛則期望樓市可深度調整,港府所制訂的長遠房屋策略未能給予各界信心,結果只是添煩添亂。

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成員黃遠輝早前期望樓價下跌兩成,並指倘樓價未能回落便需推出更果斷措施,市傳港府高層認為即使樓價跌兩成亦不會擔心,惹起地產代理群起抗議,以防推出更多辣招「趕客」。現時港府的態度是「企硬」,假使樓價下跌是遂其所願,若初見跌勢便縮沙,只會換來朝令夕改及功敗垂成的指摘,亦會惹來未上車族的反對聲音,弱勢政府將更形弱勢。不過,有不少聲音促請政府檢討BSD和DSD的微調空間,對一些「特別」買家可予豁免,政府宜集思廣益,在日後撤招時有條不紊,無需一刀切,用藥過猛或過柔。

毋庸多言,增加供應才是樓市健康發展之本,但港府增加土地儲備卻面對諸多掣肘,在無可奈何之下方推出各樣辣招「寓禁於徵」。港府官員強調辣招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但沒有提出過一個指標或期限,美國和日本量寬也有一個就業和通脹目標,港府口中無尺,但心中必須有尺,是樓價跌兩成嗎?是美國開始加息時嗎?是一五年住宅供應充裕時嗎?政策留有彈性固然是好,以免自己縛手縛腳,但樓市不同股市可自生自滅,過度干預亦不宜,政策最需要的是寬緊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