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金價波動,倫敦金騙案沉渣泛起,不少市民誤墮投資陷阱,損失不菲。警方日前偵破一宗倫敦金騙案,騙徒大小通吃,受害人既有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也有身經百戰的長者,其中有人痛失五百萬元退休金,欲哭無淚。

事實上,倫敦金騙案屢見不鮮,早已不是甚麼新招數,為何依然不斷有市民中招呢?究其原因,港府一向對黃金買賣活動缺乏監管,長期處於無王管狀態,變相為無良經紀及不法之徒大開方便之門,借投資之名行騙。

倫敦金主要透過場外交易方式買賣,以孖展方式進行,風險較高,屬於專業投資者的對沖套戥工具。現時本港只由證監會監管在交易所買賣的黃金基金、期貨、紙黃金計劃,以及相關的衍生產品,至於一般涉及黃金買賣的公司,則透過場外議價進行交易,毋須向證監會註冊或領牌。雖然本港設有金銀貿易場,由於性質只屬交易平台,並無法定監管業界權力,任何機構均可從事倫敦金買賣,不受當局規管,結果自然良莠不齊,問題叢生。

目前有關倫敦金買賣的投訴,主要是針對經紀與客戶之間的授權交易爭議,另一類則是借倫敦金為名的詐騙案件,與正常的倫敦金交易制度無關。以警方剛破獲的這宗倫敦金騙案為例,涉案公司聲稱代客戶投資,但懷疑從未進行倫敦金買賣,暗中把客戶資金提走,虛構交易紀錄,可謂典型的倫敦金騙案。顯而易見,本港倫敦金買賣存在監管漏洞,當局放任自流,導致騙案禁之不絕,即使警方不斷打擊有關的不法活動拘控騙徒,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受害者無端蒙受損失,追悔莫及。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近年多宗涉及倫敦金買賣的投訴個案顯示,不法之徒的行騙手法推陳出新,誘使受害人簽署各類法律文件,授權投資公司或經紀進行交易,可以頻密買賣不斷賺取佣金,或是製造虛假紀錄蝕光本金。有個案顯示,受害人投資逾百萬元,授權經紀代為操作戶口,三星期後「斬倉」,戶口僅剩十多萬元,即使受害人向證監會、金管局及警方投訴,也不受理。不法之徒游走監管灰色地帶,市民墮入陷阱,猶如送羊入虎口。

求人不如求己。當局逃避監管責任,市民只能提高警惕自保,最重要記住便宜莫貪,愈是有人花言巧語吹噓可以低成本博取高回報,投資者愈要小心。事實上,不少倫敦金騙案受害人均是長者、年輕人及家庭主婦,可見不法之徒往往利用人性弱點,向特定族群埋手擇肥而噬。

倫敦金買賣其實是正常的黃金買賣活動,可惜在港府零監管之下,已成為騙案與不良經營手法的代名詞。香港號稱國際金融中心,對各類投資活動均有完備的監管制度,為何黃金交易從未納入正常規管?為何與其他先進國家由法定機構監管的做法嚴重脫節?投資陷阱無處不在,當局坐視不理,勢必損害國際金融中心聲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