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市場沒甚麼消息強得過中美一唱一和,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話,經濟增長、就業水平要保不穿下限,物價漲幅要保不破上限,市場還未立刻反應,接着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講明,有排才退市,終推動中港股市一浪急漲。滬深股市呈現近期罕見強勢,強大的資金入市,重要的支撐是市場對「李克強經濟學」有新的解讀。

「李克強經濟學」早前被市場賦予的涵義,與「安倍經濟學」主張大肆放水相反,被認為含不刺激、去槓桿、促改革三要素。依照不刺激的思路,市場對中國經濟深抱硬着陸之憂,當拋出上限、下限的解說,帶出不放棄「維穩」的政策意願,意味着該出手時還出手,股市先嗅出了政策的深意,出現搶入股市一幕。

接住而來的傳言,更顯得維穩並非空口白話,政府人士放出聲氣,預料在投資消費政策上有一定的寬鬆政策,包括促進消費、鐵路投資、棚戶區改造、城市基建、節能環保等着力點,顯示了對症落藥的維穩取態。新姿態是對「不刺激」重新演繹,當局在經濟表現超出可容忍的範疇時,政策就應該出手。

這個姿態調整,顯然是被形勢逼出來的,上月數據所見,出口引擎已近乎「死火」,牽涉的不僅僅是經濟增速多少個百分點,還有加工貿易涵蓋的一億二千萬就業人口的飯碗生計,當局實在難以冒放任下行的風險。姿態調整首要明確維穩經濟,與去槓桿、調結構、促改革並不是排斥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從而回歸到「發展是硬道理」的信條。

然而,股市一天上衝的表現,不足以表明市場信心徹底回歸。事實上,不論領導人說了甚麼,關鍵在於政府怎麼做,這是市場真實關注的。新班子上場後,聽得官員說多做少,更有外界喻為「自編自導」的銀行錢荒,以示教訓銀行令其學會合規經營。結果是經濟最堪憂的迹象出現——資本流出疊加政策緊縮,將對經濟有極大殺傷力。

從不刺激姿態到被迫轉身,顯示政策過分自信的破產,在一個弱勢經濟大潮汐中,頹敗可以很快,政策姿態以慢打快,肯定是難以收拾的局面。去槓桿、調結構、促改革這些都是長線的慢工細活,以此抗擊經濟短期的沉淪是無效的,以維穩立足眼前,而去謀求長遠,才是回到正確的取態。

論維穩,一個務求實效的問題,仍是當局的致命傷。以經濟轉型、促消費為例,講了多年卻實效未顯,一個重要原因是政策實施不到位。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定調積極的財政政策,但結構性減稅、轉移支付的改革,不是光打雷不下雨,就是雷聲大雨點小,以致消費驅動經濟實效不彰,全因財政政策未「積極」。

無論甚麼經濟學,除了改革,就離不開貨幣與財政兩手,沒有貨幣與財政政策作為驅動力,去槓桿、調結構、促改革都可能淪為空談。現在明確了該出手時還出手,無疑大大增加了市場對貨幣與財政政策的期待,中國官員或者應學學美聯儲,盡力呵護經濟,不惜反口覆舌地引領市場預期、安撫投資信心,為此不出手時也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