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表報告,調低全球經濟今年增長預測,由原來估計的百分之三點三調低至百分之三點一,是今年以來第二度調低全球經濟增速,主要由於新興市場經濟體增長放緩,拖累全球經濟表現。如果與去年作預測時的情況相比,當時各大經濟機構對今年的前景估計,可說是天真地樂觀,經過大半年的實際經驗,現在則是現實地悲觀。報告明顯是唱淡全球增長前景,雖然未至於發生再度陷入衰退的風險,但全球增長力度不斷陰乾枯竭,對於急待早日回復正常的歐美國家,始終是心中的一條刺。

唱淡全球經濟的當然不僅是國基會,另一家姊妹機構世界銀行早前亦調低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至百分之二點二,低於一月估計的百分之二點四,與國基會的做法如出一轍,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綜合其他經濟機構的研究報告,未來幾個季度的經濟走向似乎相當清晰:美國經濟開始好轉、歐洲經濟仍在苦撐、新興市場增長引擎開始失靈,尤其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放緩勢頭甚明顯、日本則繼續進行「通脹救國」的實驗,成敗未知。

如果單看美國的情況,經濟前景似乎並不太壞,美國近期公布的數據愈來愈「靚仔」,令人更相信美國經濟真的進入復甦軌道。聯儲局多位理事也支持及早部署退市策略,不過在風光的背後,不要忘記美國經濟是在量寬政策包圍下才漸見起色,是否真正復甦,還要看聯儲局能否啟動退市,以及可退出的程度而定。如果一如早前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揚言退市,金融市場已嚇得方寸大亂,國債孳息飆升,聯儲局即使有心退市,恐怕也會有綁手綁腳的感覺,不能從心所欲。

歐洲的情況最為複雜,與一年前比較,可能導致歐元區解體的威脅雖然不復存在,但歐元區的內部問題依然嚴重,在同採用一個貨幣下,歐元區不同規模以及發展模式的經濟體如何和平共處,互有裨益,是一大考驗。國基會提出警告,歐元區修復進程緩慢,更有停滯不前的風險,可能令經濟再度急劇下滑。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早前承諾,歐洲將長期維持低息,甚至會透過減息來刺激經濟增長,反映歐洲經濟的頑疾短期內無法復原。

中國經濟洩氣的徵狀愈來愈明顯,「硬着陸」的講法高唱入雲。事實上,世界銀行在七月初已將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測調低至百分之七點七,少於原來估計的百分之八點四,並指出投資下滑將會導致經濟「急劇放緩」,姑勿論世銀的預測會否不幸言中,中國在金融海嘯後依然保持高速增長的風光時期已過,未來要在穩經濟及穩通脹之間做到適當平衡,也要在出口及固定投資「雙降」的情況下,盡快找到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否則後果堪虞。

日本經過「迷失二十年」的煎熬後,痛定思痛,今年拚盡全力催谷通脹,誓要走出通縮陰霾,將經濟納回增長正軌,雖然新政策令日本股市及經濟初嘗甜頭,不過日本負債屬發達國之最,能否承受利率掉頭回升後的財務壓力亦不易評估,一旦試驗失敗,引起經濟震盪,受苦的不僅是日本民眾,也會累及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