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股市在上周小股災之後,今周的走勢預測未見得會好,口水專家預料恒指有機會插穿二萬關口。其實專家預測的口風,重要依據是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將發話,市場熱切等待但可能無料到。與一度傳出伯南克會發表利好市場的言論,完全是反向預期,意味着資金流出將無可遏止,對新興經濟體來說,即是繼續沉淪的死路,似乎只有伯南克口風透出利好,新興市場才能活過來。

儘管有這份期待,但較確定的意識是退市已成定局,伯南克能做的平衡,只是力求退市緩慢而有序,盡量降低衝擊而已。不難看到,亞洲的新興經濟體正在努力抗衡沉淪,有的加息如印尼突意外行動,有的干預匯價或採措施吸引外資,甚至準備有需要時資本管制,情況在在顯示,心理上對伯南克有期待,現實上卻不敢抱幻想。

新興市場的投資者、監管者知道原因所在,那就是長期以來對外來投資的依賴,當新興市場無法藉出口推動經濟增長時,其投資的吸引力便持續降低。此前股市的升勢,主要源於全球量化寬鬆溢出的套利資金,追捧相對估值偏低的新興市場,曾經被讚賞及唱好的ETF產品,既是升市的動力,也是跌市的主要元兇,套利資金無意扎根新興市場,只是到此一遊,飽食後遠颺。

實際上,實行史無前例量寬政策、製造天量廉價資金的發達經濟體,同時亦在加速再工業化,這在實體經濟上,形成對新興市場的狙擊,有釜底抽薪般的殺傷力。顯示一方面極度依賴外資,另一方面極度依賴外需──新興經濟體以往視為成功之源的發展模式,正被徹底地顛覆。為何對伯南克玩平衡,在心理上有期待,現實卻不敢抱幻想?道理就在於此,新興經濟體須認真調整發展模式。

雖然美國的經濟仍然是弱復甦局面,但在發展的條件上已明顯佔優,如果以美國與中國比對去看,更可謂盡見對美利好。例如,中國產能嚴重過剩、投資苦無門路,國有與私人資金力謀「走出去」,前者主力投資製造企業,後者熱衷投資房地產,有利帶動美國實體復甦,而湧入中國的熱錢只在乎炒資產、炒升值,少有做實業。

又例如,中國金融去槓桿、實業去庫存,造就能源、基礎金屬、石化產品、農產品等資源商品需求大大下降,形成跌價的現象,令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實施再工業化戰略時,獲得低成本利好。與中國製造高熱時期所享的資源高溢價,不可同日而語,意味着企業盈利的不同及工業化享有的效益,美國強於中國。

更絕的是,匯價存在「逆向互補」,美國經濟走勢向好,美元匯價趨弱,中國經濟持續下滑,人民幣匯價卻大升值。美國與中國條件優劣的對壘,就是發達與新興對比,當前條件好淡互異的典型。觀乎伯南克的政策取態,只能立足於美國的需要,如果須旁顧中國等新興經濟體,也只在產生拖累美國的效應時,才會作出平衡。一句講到尾,新興經濟體要活得好,與其指望伯南克扶持,不如靠自己開創可持續發展模式,中國尤須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