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銀行業資金短缺情況,並沒有因為早前的端午節假期過去而消失,形勢反而愈趨緊張。內地視為主要基準的上海銀行間同業隔夜拆放利率(Shibor),近期持續上升,愈短期的資金拆借利率升幅愈大,升幅基點數以百計,反映銀行資金周轉欠佳。一星期拆息已突破八厘,創出兩年以來的新高,市場估計高息現象可能維持多一至兩個月。

與發達國家央行大舉推行量化寬鬆政策,造成資金氾濫和利率低無可低的情況比較,內地銀行業恍如置身另一個世界。傳統上,六月份既是季度結束也是半年度結束,按照慣例銀行業對資金需求一般較大,以便應付企業和銀行本身的結算需要,但季節性的資金需求增減,竟然掀動拆息市場出現異常波動,情況就絕不尋常。

有專家指出,今年六月份的錢荒有其獨特因素,包括當局近期嚴打出口虛假帳目、財政存款上繳和近期的打擊票據市場造假等,都令市場資金緊張。以年初以來內地流動資金主要來源的外匯佔款為例,五月底金融機構的外匯佔款餘額約二十七萬四千多億元(人民幣.下同),新增外匯佔款僅六百六十多億元,較四月份逾二千九百億元的數字顯著下滑,創年內最低水平,即被外界視為當局嚴厲打假、驅走熱錢的結果。

熱錢去留的現象,是否按照有關數據變化作出如此分析,有待商榷,亦要多看幾個月的數據變化而定。如果所言屬實,中央針對熱錢透過多個渠道流入內地採取堵截行動,措施顯然已取得重大成績,即使短期令內地資金呈現緊張,亦毋須大驚小怪,人行本身仍有多項貨幣政策工具可供使用,以應付市場遇上有實際需求而導致的資金緊絀壓力,不會再受到熱錢湧入而造成的資金充裕假象蒙騙。

究竟內地有沒有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人行近期的文章已可說明一切。人行清楚指出,內地貨幣市場目前並無流動資金危機,個別銀行融資遇上困難,主要是太過依賴銀行同業市場獲取短期資金所致。對於內地有大型銀行要求人行調低存款準備金率,讓銀行可釋放更多資金應付目前的困局,不妨視為銀行業與人行之間的博弈。在全球主要央行正在談論收緊貨幣政策之際,人行另闢蹊徑向銀行業「放水」,未必是最佳選擇。

當然,從客觀情況看,內地五月份出口數據欠佳,生產物價指數回落,反映內地經濟增速放緩,有海外金融機構更直言憂慮內地經濟有「硬着陸」風險,人行其實有條件減息,為經濟注入新動力,但一來內地經濟數據欠缺精準,亦有涵蓋面不足的結構性毛病,人行改變貨幣政策時有可能捉錯用神,或者用力不當,增加政策錯配的風險。

其次,內地樓市炒賣勢頭尚未完全止息,一旦放寬貨幣政策立場,隨時成為市場炒作藉口,樓市再呈亂象,得不償失。人行有必要做好把關工作,在擠走熱錢後盡快推出有助經濟固本培元的合適政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