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中貿戰駁火 面子政治交纏
歐盟委員會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徵收百分之十一點八臨時反傾銷稅。中國商務部旋即表示反對,同時啟動對歐葡萄酒的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歐中正式在貿易前哨戰中駁火,儘管歐盟認為反傾銷稅初裁尚未去盡,又留下談判的時間空間,給足中方面子,但中國認為「該說的說了、該做的做了」,歐盟是在一意孤行。歐盟在多個成員國反對下,仍堅持扣動貿戰扳機,的確顯得不尋常。
歐盟的決定遭到旗下十八個國家反對,包括德國和英國。雖然歐盟宣稱掌握確實證據,目的是要保住二萬五千受威脅職位,但歐洲逾千五家光伏產品進口及組裝企業投訴,反對以犧牲大部分製造商保護少數製造商,因為限制中國光伏產品,可招致數萬人失業。捷克政府亦質疑,歐盟的調查手法欠透明和公正。
很自然,歐盟遭遇內部重大的分歧,將這道巨大裂痕的成因,歸咎為中國對歐展開強大的游說,通過施壓及威脅報復,挑動成員國不支持徵稅。這種意識暴露了歐盟領導人面子與政治交纏的惱怒,暴露了他們態度的幼稚。難道要中方不游說、不報復,束手就縛才是符合其尊嚴的做法,而中方亦會這麼做嗎?不基於切實的利益考慮,那麼多成員國能只是膺服於游說,反對歐盟的意向嗎?
事實上,中國甚至由國家領導人出面說明,此事涉及中國「重大經濟利益」,希望雙方堅持對話協商解決。歐盟仍然打響貿戰第一槍,顯然決意不給中國情面。在這種情勢下,中國不採取措施以牙還牙,如何向國內的相關產業交代?事前發動游說,正是中國與人為善,尊重對手的做法。至於施壓或威脅報復,不正是歐盟與美國等聯手,對付人民幣匯價的常用手段嗎?
在歐盟打響貿戰第一槍後,下一個交鋒焦點時段是十二月,從目前的表態看,其態度相當強硬,但德國已表態竭力阻止事態惡化,歐盟內部少不了續有拗撬。加上中國啟動反制措施,對峙之勢漸成形,勢必觸動歐方受影響產業,向歐盟施壓逼其謀求和解紛爭,十二月終裁未必如歐盟領導人所願,想十足挽回顏面並不容易。
反而中國這邊,輿論難忍歐洲式的傲慢,強烈敦促政府做好最壞打算,擬訂好報復名單,回贈歐洲兩敗俱傷滋味。有理由相信,在權衡利弊之後,中國當局已無法低姿態,再做軟骨仔,任人宰割了。自歐盟打響貿戰第一槍後,中國不但啟動對歐葡萄酒雙反調查,還發布了二十年為限的分布式光伏補貼,誘導光伏企業開發中國國內市場,彌補失去歐洲市場所缺,證明已有與歐盟撕破臉的準備。
歐中的貿易前哨戰,理論上仍有息戰火轉機,息戰也是較好的結局。儘管中方在歐盟開火挑戰下,不能再做軟骨仔,仍無理由放棄作出最後的息戰努力,相信中國當局亦有此誠意,關鍵是歐盟話事人能否走出面子與政治的糾結,誠意與中方對話協商,謀求雙贏結局,至少力避造成雙輸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