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養不足,一日毀有餘。一場佔領之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幾乎一鋪清袋,由經濟之城淪為政治之都,由商業掛帥變成政治先行,由尊重法治變成不守法意識如病毒蔓延。種種迹象更顯示,佔領成為香港經濟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佔領一周年前夕,沉寂一時的「鳩嗚團」再度在旺角鬧事,所到之處商戶拉閘,旅客走避,鳩嗚人士更揚言新一輪佔領隨時上演,大有不搞死香港不罷休之勢。佔領行動對經濟的直接影響也許只是一時,但香港社會穩定的形象已受到嚴重打擊,加上鳩嗚、光復行動不斷,加深了外界對香港的擔憂,國際投資者對香港印象轉向負面,何足為奇。

事實上,早在去年佔領期間,對本港經濟的負面影響已開始浮現。根據外國傳媒去年底發表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本港排名下跌一位至第四位,而老對手新加坡則連續七年蟬聯榜首,差距拉大。中國社科院發表去年全國城市競爭力報告,深圳異軍突起,奪走香港維持了十多年的綜合競爭力第一桂冠,香港首次屈居第二。香港在國際國內排名均下跌,顯然同佔領有關。

香港經濟在佔領之後出現衰退,已擴散到各行各業。今年首八個月的破欠基金申請數目達二千八百多宗,創近四年新高;而八月份香港採購經理指數跌至四十四點四,創六年多以來低位。持續上升十多年的旅遊業也掉頭回落,八月份訪港旅客亦按年下跌,內地旅客更大跌一成。除了受匯率等外圍因素影響,旅客拒絕來港,零售業表現慘淡,主要是連串趕客鬧劇造成。

在經濟下行的同時,居住環境也迅速惡化。上月公布的一份年度全球宜居城市調查顯示,香港排名急挫十五級至今年的四十六位,尤其社會穩定方面得分跌幅最大,足證去年佔領行動嚴重影響社會穩定性。無獨有偶,今年初另一國際機構針對公司外派員工生活環境進行調查,香港排名同樣由上年的十七位跌至三十三位,原因是本港政治及社會分化於去年呈現惡化,而「去年」指的是甚麼,不言而喻。

沒有法治,就沒有穩定;沒有穩定,就沒有經濟發展。當香港不再被視為穩定和宜居,將無可避免影響跨國公司以香港作為總部的戰略考慮,一旦這些公司遷出香港,外國人才紛紛卻步,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還能維持多久?正如學者指出,社會不穩加上對旅客不友善,必然影響國際投資者信心,擔心未來五年都不能改變國際對香港的壞印象,經濟勢必雪上加霜。

羅馬不是一朝一夕建成,香港由小漁村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也非一朝一夕的事,但要毀滅一切,一天已經足夠。港府不是不知道危機所在,惟佔領行動爆發接近一周年,執法畏首畏尾,拖泥帶水,主要搞手及黑手依然逍遙法外,簡直是咄咄怪事。可以說,社會一日不能回復穩定,外資的信心只會不斷消減,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