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初,工作已進入非常忙碌的階段。工作好像永遠沒有做完的一天。身體也在「警告」我過量使用,頭昏腦脹。於是,這個星期看完醫生後,便好好思想生命的意義如何。

我很慶幸我找到自己很喜歡的工作,並且我在工作中也能發揮所能。但近來我在想工作應不應該是我生命的全部。而我除了教授學生書本的知識外,「我」在營營役役中又剩下甚麼?在一切事務中,我會不會失去了生命的真正意義?如果我要「身教」,那我身上所散發出的內涵又是甚麼?於是,我努力回想從孩提到大學時期,當中甚麼因素孕育了現在的我?家庭和學校當然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我感恩自己可以在友愛的家庭和樸素的學校裏成長,讓我建立種種美好的性情。剩下的,原來是一個興趣,或者可以說是一個習慣,讓我不斷通過思考將所學的鞏固和深化起來。那就是閱讀!近年工作忙碌了,精神也不太好,所以這個習慣慢慢消失着。今日一悟,快快到公共圖書館借了幾本書來「啃」,心靈一下子飽足起來。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讓我再反思在教育上給予學生的空間,而余秋雨的《人生風景》則讓我再去品味生活。慶幸的是在這個網上資訊流行的世代,我還見到家長們帶着孩子們到圖書館,靜靜細讀書本,享受生命。

近年,坊間出現了很多的升小或中面試班。孩子被硬生生塞入一個個標準答案中,我有點悲哀。孩子的內涵不應是在技巧上建立,重要的是孩子能有多少時間思考和表達。閱讀正好讓學生可以在書本「看見」萬千世界,並游走其中,認識自己。面試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真實地將自己的內涵表現出來。而在與人交往的技巧上,也不是面試期可以訓練的,而是家長用多少時間和心思與孩子交流。雖然要在市場導向的家庭教育中別具一格,難免會有困難。但若然真是對孩子有益,為甚至不做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