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面對二戰以來最龐大的難民潮,朝野未見落雨收傘,料該國今年收容的難民有一百萬之多,有德國報章估計,今年德國政府照顧難民總開銷將飆升三倍至一百億歐元,這筆巨額支出勢打亂默克爾政府平衡預算的部署。

九月八日,德國財長朔伊布勒出席國會預算案辯論,承諾運用德國龐大財政資源應付難民潮,數口精的朔氏認為,德國經濟基調良好,加上稅收穩定、利息支出偏低,照顧難民游刃有餘。

強者愈強 弱者愈弱

談起利息支出,不得不探討歐元區利好德國經濟的特質。歐元區成員經濟實力強弱不一,共用歐元交易。歐元區誕生前,希臘因經濟實力遜於德國,向外舉債比對方支付更多利息。及至德希兩國共用歐元,當時人人以為希臘有歐元區作背靠,倒債風險極微,德希兩國舉債成本差距大大收窄。隨着歐債危機爆發,投資希債風險大增,投資者紛紛視德債為避風港,資金氾濫無處落腳,一度出現貼錢也要投資德債的怪現象,即在沒利息收兼少收本金情況下將錢借給德國政府。

早前德國萊布尼茨經濟研究所發表報告,內容指自希臘財困陷入債務危機以來,負債數萬億歐元的德國,因債息持續低迷省回大筆利息支出,估計有一千億歐元之多,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百分之三。報告指,計入最新一筆希臘救助貸款,德國至今為挽救希臘合共出資九百億歐元。也就是說,即使希臘最終一個仙也不還,省回一千億歐元利息支出的德國仍有一百億歐元落袋,也難怪朔伊布勒應對難民潮比處理希債危機鬆手。

瑞士未有加入歐元區,歐債危機爆發,投資者因瑞士財政穩健,大舉購入瑞郎避險,瑞郎大幅升值拖累出口。若德國沒有加入歐元區,德國馬克相信也會大幅升值,德國出口導向型經濟首當其衝。相反,歐元區經濟不景,歐洲央行透過減息和推行量寬對付通縮,歐元大幅貶值,受益的是德國出口。

默克爾一擲數十億歐元應對難民潮,與本土盛情迎接難民的民眾,一同展現德國樂善好施的美德。不過,當探討德國是否比歐盟東歐成員慷慨或無私時,不能忽略德國有歐元區大樹好遮陰之因素。促進歐洲經濟一體的歐元區,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問題愈加明顯,德國取之於歐盟用之於歐盟,她投放大量資源應對難民潮,減輕南歐成員國負擔,實為應盡之義務,分內之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