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完結,明天又是開學日,莘莘學子又將踏上新的征途。今年不同的是,跨境學童人數突破二萬大關,勢必對口岸、交通、學校構成巨大壓力,如何疏導年年增加的跨境學童,既是對當局的挑戰,亦是對當局的考驗。

隨着雙非兒童陸續進入適學年齡,跨境學童人數逐年遞增,五年前還不足七千人,去年增至一萬七千人,今年預料超過二萬人。面對大軍壓境,當局將新學年跨境校巴特別配額調升一成三至一百二十四個,最多發放八千四百張學童禁區紙,較上學年增加逾千張。除此之外,運輸署將於明日啟動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聯絡各交通工具營辦商加密班次。

其實,這些措施都是權宜之計,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正如北區學校反映,近年跨境學童數量已遠超出口岸負荷,儘管當局採取一系列紓緩措施,依然無法消除交通阻塞。學生長途跋涉,動輒要花數小時,以致頻頻遲到,有學校甚至被迫實施彈性上學時間,豁免跨境學童出席早上的輔導課,嚴重影響學習進度及身心發展。

尤有甚者,跨境學童年年增加,目前的亂象恐怕只是序幕而已。港府曾經詢問過二十萬雙非兒童家長的意向,推算當中將有一半回流,其實這僅是最保守的估計,深圳當局早前發布入學指引,禁止雙非兒童入讀當地學校,變相迫使他們返港就學。換句話說,回流本港讀書的雙非兒童人數也許大大超出港府估計,以下一學年為例,二萬多名雙非兒童符合入讀小一資格,預計大部分將來港上學,到了二○一七年高峰期,跨境學童更將進一步增至五萬多名,不僅逼爆海關,而且逼爆學校。

交通問題還不難解決,最令人擔心的是學位不足。面對每年數千名小一跨境新生,教育當局尚且疲於奔命,即使絞盡腦汁,修修補補,一時跨區派位,一時返回機制,也只能額外提供三千多個小一學位。萬一將來真的有數以萬計學生回流,當局又怎麼辦呢?難道年年都要臨急抱佛腳?

事實擺在眼前,跨境學童數量遠遠超出想像,當局一味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根本無濟於事。我們多次指出,跨境學童每天往返兩地,不但費時失事,而且帶來安全問題,萬一出事,誰能負責呢?長遠來說,當局應該考慮在深圳等地興辦官立學校,或者向內地的私人學校買位,提供港式教育,使雙非兒童及內地港人子女可以在當地就學,既避免學童舟車勞頓,亦減輕本港學校及社會壓力。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雙非問題影響深遠,目前的跨境學童亂象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將來勢必還要面對就業、房屋、醫療、福利等種種壓力,當局不盡快想辦法解決,只會使問題不斷累積,不斷惡化,直至爆煲。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